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颈椎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颈椎功能受限用自动旋转复位法治疗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09-06-19
  颈椎活动功能受限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近年来,此类病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步年轻化。其主要原因与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伏案工作、使用电脑、驾车时间过长,日常锻炼不够等因素密切相关。日久,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痉挛和挛缩及颈椎小关节紊乱而导致颈部疼痛、颈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往我们采用的颈椎复位手法在操作时易使患者感到紧张而难以配合,或对年龄较大且骨质情况不佳的患者施术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自动旋转复位法是北京按摩医院王友仁教授几十年临床研究提出的,是按动疗法中的局部按动法。此手法运用点按病点与患者的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达到顺筋归位,整复关节的作用,对改善颈椎活动功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操作具有危险性小、适用人群广、患者无痛苦等特点。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按摩医院收治普通门诊颈椎病病例7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颈、肩背疼痛,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③可伴有头晕头痛,上肢酸痛麻木等症状,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刚性。④x线正位片显示,颈椎c型或反c型侧弯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颈椎无手术史,年龄在6~65岁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 组采取以颈椎自动旋转复位法为主的标准手法进行定位治疗,每次手法操作均为15min(包括基础手法和治疗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1.1 基础手法: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拇指拨揉颈部两侧肌肉,反复施术,以放松肌肉为主。点按风池、白劳穴。②医者用双手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和患处压痛点,反复施术。③医者用双手拿提两侧斜方肌,反复施术。随后点按肩井穴。④医者用掌根沿脊柱两侧(胸1 —胸7)和肩胛内侧缘做揉拨法,反复施术,若局部有压痛点,可用双手拇指重点按压。随后点按肩中俞、肩外俞穴。
  2.1.2 对症手法:①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后。(以第五颈椎向右侧偏歪为例)患者颈部前屈20~30°,医者用拇指按于第五颈椎右侧棘突旁。②嘱患者头向右侧旋转至最大幅度,此时,医者可感觉到按压处的棘突向对侧(左侧)移动。③医者拇指用力向下及对侧推按棘突,同时,令患者白行向左侧旋转头部,至最大幅度后保持此姿势1~2秒后回到中立位。按此方法操作3~5遍后,检验疗效。与操作前功能活动范围进行比较,可发现活动范围有显著提高。
  2.1.3 操作要点:①首先根据偏歪的棘突及压痛点判断影响功能的颈椎节段。随后,根据节段确定头前屈的角度,确保头在旋转时,是以此节段为轴心。②拇指按压棘突旁的部位与棘突偏歪方向一致(c6棘突向右偏歪,医者拇指按于其右侧)。③患者自动旋转头部时,其方向先向棘突偏歪一侧,待医生用力推按偏歪棘突旁且发力时,再同时向反方向(左侧)旋转。④当患者头转向右侧时,医者按于棘旁的拇指可感到棘突向左侧移动,此时要用拇指用力向下和对侧推按此棘突,以固定其位置。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颈椎按摩手法治疗。每次手法操作均为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1 基础方法:与治疗组基础手法相同。
  2.2.2 对症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提拿肩井穴,点按天宗、巨骨、缺盆穴,各20-30秒。
  两组治疗均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治疗药物和疗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疗效标准;痊愈:颈肩部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可正常劳动和工作;显著:颈肩部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较以前有明显改善,能够基本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效:颈肩部症状有所改善,日常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无效:颈肩部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
  3.2 统计分析 应用SPSSl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法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的差异。
  
  4 结果
  
  4.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4,P=0.002),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P<0.05)
  4.2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将治疗组临床主症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颈肩部疼痛程度及颈部活动功能度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手法治疗组颈肩部疼痛指数明显下降,颈部活动度明显加大。对照组颈肩部疼痛指标也有较明显下降,但颈椎活动度改善不明显 (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5 讨论
  
  自动旋转复位法属于按动疗法中局部按动法范畴。按动疗法是指医者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按住患者身体的特定位置,同时令患部做相应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属于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此法是北京按摩医院王友仁教授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疗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易于掌握等特点。
  颈椎活动功能受限,其原因主要由于颈椎小关节紊乱或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过度紧张、拘急所导致。自动旋转复位法是利用患者颈部主动旋转时颈椎棘突及后关节的旋转变化,医生用拇指准确定位,通过患者的主动运动,使旋转力与按压力相结合,有助于偏歪棘突复位,达到纠正错位、矫止畸形,改善功能、缓解疼痛的目的。以第五颈椎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当患者头转向右侧时颈椎椎体及后关节沿垂直轴向左侧旋转,棘突亦向左侧旋转,此时医者按住患椎棘突右侧加以固定,当患者头部从右侧转向左侧时,其它颈椎棘突及后关节则从左向右旋转,只有第五颈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这一系列动作下,第五颈椎与第四、六颈椎椎体及后关节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起到了使关节复位的作用。自动旋转复位法在整复关节位置的同时对项韧带、棘上韧带、颈夹肌、斜方肌等周围软组织起到了理筋归位、松解粘连、祛瘀解痉的作用。基于这两方面的作用,此方法可立即缓解疼痛,并大幅度改善颈准活动功能,收到较佳的疗效。
  此方法的疗效显著与否取决于颈椎前屈角度是否准确。在颈椎自动旋转前,颈椎前屈角度对整个复位过程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例如:点头、摇头功能受限多为寰枕、寰枢关节失稳,令颈椎前屈5°时复位最佳。颈2~4小关节失稳时,前屈10~20°。如累及4~6颈椎,前屈角度最佳为20~30°,涉及颈7甚至胸1、2颈椎前屈角度更大,在35°以上。
  自动旋转复位法与其他扳动类手法相比较有以下几大优势:①适用范围广:此方法无年龄及体质限制,很多老年人有心脏、血压等方面问题,不适宜使用刺激量大的手法。②安全可靠、便于施术:有些患者精神紧张,无法配合多种扳动手法,若强行施术极易出现危险,此手法柔和并与患者互动,易于接受。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此法更稳妥无危险性。③易于掌握,便于推广,首先理解此手法的作用原理,掌握定位角度,操作并不复杂,即使对于低年资医师也不难掌握。此方法无需助手,医者一人可顺利完成,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