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及视觉障碍。眩晕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其性质可呈旋转性,即出现自身或周围景物沿一定方向旋转的幻觉;也可呈一过性眩晕,表现为身体摇晃而立行不稳或地面移动、倾斜、下陷等感,往往在体位变换时诱发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头痛,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视觉障碍表现为发作性视力减弱、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以及幻觉等。 按摩是一种物理刺激因素,对神经系统可起到兴奋或抑制作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手法,由于轻重缓急、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在教科书及其它按摩专著中已有精辟的叙述。但是,按摩的物理刺激以量的概念阐述对神经的作用,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刺激量引起神经兴奋与抑制效应方面的报道甚少。笔者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提炼总结出了手法对神经系统(尤其是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的原理,并付诸于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地说:用力大、频率快、接触面积小、持续时间短的按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兴奋作用,即谓兴奋性手法;相反,用力小、频率慢、接触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的按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即谓抑制性手法。但另一方面,神经细胞接受按摩刺激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并发生兴奋时,为了不使自己受到过量或过强的刺激而发生损害,会产生保护性的抑制。根据以上原理,笔者采用点法和揉法施术于颈部两侧交感神经节双向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舒张椎动脉管壁平滑肌,从而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缺血症状。具体说来,揉法属轻柔手法,可以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肌肉放松,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炎症和水肿。点法属于重刺激手法,可以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通过负诱导机制,抑制了较弱的病灶兴奋点,激发神经细胞的保护性自我抑制效应,从而降低交感神经节对椎动脉的支配能力,以达到扩张血管,改善供血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