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解止痒汤坐浴治疗婴幼儿急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
急性肛周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肛门及肛周皮肤瘙痒、发红、潮湿,甚至糜烂等。小儿湿疹为具有遗传性质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往往持续数月至数年,易反复发作,尚无特效治法[1]。笔者采用自拟清解止痒汤坐浴治疗婴幼儿急性肛周湿疹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南航天医院肛肠科就诊的80例急性肛周湿疹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月龄5~24个月,平均(9.80±2.38)个月;病程2~5 d,平均(3.65±1.05)d。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月龄5~24个月,平均(10.50±2.52)个月;病程2~5 d,平均(3.43±1.0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肛周范围定义为以肛门为中心、双侧坐骨结节内侧为直径的近圆形区域。湿疹急性期主要表现在红斑、水肿基础上出现大片芝麻大小的丘疹、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一般病变中心部位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常有散在丘疹、丘疱疹。
1.3 纳入标准
符合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证属湿热下注;月龄5~24个月;1周内未使用过其他药物;无其他皮肤感染性疾病;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治疗前使用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合并有腹泻、疖、痈及肛周念珠菌病、蛲虫病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大便后均要求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周局部清洁、干爽。
2.1 对照组
外涂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轻揉让药物充分吸收。每日2次,连续使用5 d。
2.2 治疗组
采用清解止痒汤坐浴。组方:土茯苓30 g,蒲公英30 g,白鲜皮20 g,苦参20 g,牡丹皮20 g,苍术10 g,蜂房10 g,甘草片10 g。每剂煎取药液约600 mL,分别密封至2个药袋中。每次取1袋,兑入300 mL热水,至温度与体温相近时,外洗坐浴5 min,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5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采用自拟儿童肛周湿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法,根据患儿的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进行4级评分。①瘙痒程度。0分:无瘙痒;1分:偶有瘙痒,偶有搔抓,不需要用药,能正常生活和睡眠;2分:间歇瘙痒,有搔抓,间歇吵闹,睡眠易醒;3分:持续性瘙痒,瘙痒较重,患儿吵闹,影响睡眠。②皮损面积。0分:无皮疹;1分:皮损面积小于肛周面积的1/4;2分:皮损面积大于肛周面积的1/4,但小于3/4;3分:皮损面积大于肛周面积的3/4。③皮损形态。0分:无皮疹;1分:皮肤红斑,颜色浅红,有少许丘疹;2分:皮肤红斑,颜色鲜红,丘疹分布密集,无糜烂、渗出;3分:皮肤红斑,颜色鲜红,丘疹分布密集,有糜烂、渗出。
3.2 疗效评定标准
以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进行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证候积分减少率,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减轻,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且<95%;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瘙痒改善,证候积分减少率≥50%且<7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减轻不明显,证候积分减少率<50%[4,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肛周湿疹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0 26(65.0) 8(20.0) 5(12.5) 1(2.5) 34(85.0)▲
对照组 40 8(20.0) 17(42.5) 10(25.0) 5(12.5) 25(6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疹形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肛周湿疹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瘙痒程度 皮损面积 皮损形态
治疗组
40 治疗前 2.45±0.60 2.09±0.63 2.15±0.66
治疗后 1.08±0.76△▲ 0.80±0.69△▲ 1.03±0.70△▲
对照组
40 治疗前 2.38±0.63 2.04±0.61 2.36±0.64
治疗后 1.73±0.72△ 1.63±0.75△ 1.74±0.8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组有1例患儿坐浴5 min 后自觉皮肤稍有灼痛感,停止坐浴后缓解,未采取其他措施,再次使用时无不适发生。
4 讨论
婴幼儿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其发病多由变态反应、感染、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肛周湿疹发病范围主要局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部分患儿可累及会阴部。急性湿疹常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多种损害,伴有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若发生皮肤破损还可合并感染。目前临床上多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6,7,8],但2岁以下小儿不宜口服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虽然对各种炎症均有效果,但长时间外用可引起皮肤萎缩、粗糙、局部毛发增多、皮肤溃疡感染等皮肤不良反应,停药后容易反复。
中医将小儿肛周湿疹称为“奶癣”“肛周风”“浸淫疮”等。《外科正宗》中载“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爆,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该病多因湿、热、风邪客于肛周肌肤,小儿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饮食失调,脾虚湿盛,蕴久化热,湿热浸渍肛周而成。湿热是急性湿疹的核心病机,治疗以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为主[9]。小儿脏腑娇嫩,不宜妄用寒凉之药。因小儿服药困难,皮肤薄嫩吸收较好,故选用中药外洗治疗,可免去小儿服药不便的困扰[10]。
清解止痒汤方中,土茯苓味甘淡,性平,能解毒除湿浊;蒲公英甘平,微寒,能清热解毒利湿;两药共用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共为君药。白鲜皮苦寒,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苦参苦寒清燥,沉降下行,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两药共为臣药,助君药清热祛湿,祛风止痒。牡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蜂房微甘,性平,有小毒,能祛风止痛,攻毒消肿,杀虫止痒。苍术味辛苦,性温,辛温发散,苦燥除湿,于苦寒清热药剂中,反佐以辛温散邪。甘草清热解毒,缓和药性,能解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土茯苓水煎液有体外抑菌作用,对感染性皮炎的疗效尤其显著[11]。蒲公英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12],其有效抗炎成分蒲公英黄酮能明显抑制组织肿胀[13]。白鲜皮提取物有抑制肥大细胞功能及抗组胺的作用,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14]。苦参提取物中的多种生物碱及牡丹皮提取物中的丹皮酚均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作用,常用于皮肤科用药[15,16]。苍术挥发油具有抗炎作用[17]。蜂房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等作用[18]。甘草中主要成分甘草酸苷有类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但无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全方药物能抗菌、抗炎、抗组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为中药外洗治疗婴幼儿急性肛周湿疹提供了依据。临床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急性湿疹的文献报道较多[19,20,21],其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清解止痒汤坐浴治疗婴幼儿急性肛周湿疹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谭正洋 高贵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