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湿疹及其他皮肤病,见皮损潮红浸润,瘙痒脱屑或伴糜烂渗出,舌偏红,苔净或少时,朱仁康根据数十载临证,认为证属阴虚夹湿,治当滋阴与除湿,并行不悖,方为两全。然此类病人若过投滋阴则嫌助湿,若单纯祛湿又必耗阴,用药实难兼顾,而他经长期摸索,终创滋阴除湿汤,获效彰彰。 病案 章某,男,8岁,1973年1月8日初诊。 主诉:周身起湿疹3年。患者1970年春先在左小腿出现小片红疙瘩,抓破流水渐成钱币样,不久延及右小腿,3年来渐播延至肛门、阴茎,泛发全身,瘙痒甚剧,影响睡眠。遍寻中西医诊疗不效。检见全身散在钱币状集簇之丘疱疹,部分糜烂渗出,鳞屑,抓痕累累,尤以两腿、肛门、会阴、阴茎等处为重。脉细滑、舌淡苔净。 辨证:初为湿热浸淫,日久伤阴耗血。治以滋阴养血、除湿润燥。 组方:生地、地肤子各15克,元参、丹参、当归、六一散(包)、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各9克。共服20余剂,并加用祛湿膏、生地榆煎液等外用,告愈。 评述:考滋阴除湿汤(湿疹三号方)以生地、玄参、当归相配,滋阴不过腻;茯苓、泽泻、白藓皮相合,利湿不伤阴;佐丹参入血分直清心火,缘“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也,且《日华子本草》云其可“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治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使以蛇床子苦温除湿,止痒杀虫且防生地、玄参之阴柔助湿,药仅寥寥八味,却滋阴化湿双顾,气分血分同疗,诚见其卓识也。如上述章姓男孩迁延3年的慢性湿疹,投滋阴除湿汤原方加六一散,很快痊愈,令人叹为观止。 另《医论医话荟要》还载朱仁康治一赵姓八旬老翁双下肢起疹6年余,反复发作,小腿紧胀刺痒,搔抓处糜烂渗水,结痂连接成片,干燥脱落,伴咽干口渴、大便干、舌苔薄黄。该症杂乱纷纭,虚实相兼,然以湿热之症较为突出,故初以龙胆泻肝汤化裁以清热利湿,外用生地榆、黄柏水煎冷湿敷患处。 5日后复诊,诸证同前。虑其湿热久羁,非几日所能清利,故仍投原方内服外敷。延至三诊仍继服10日,该证仍有增无减,口燥便干,痂皮脱落更甚,患处湿敷则渗水止,停敷又渗水,刺痒难忍,夜不能寐。 朱仁康细思之:利湿而湿不除,清热而热象反甚,治不中的,必有他因未审。细观其形体羸弱,肌肤干燥失润;虽口咽干燥,但饮水不多;舌质红绛而少津,脉沉滑细无力。终悟出此乃阴虚于内、湿盛于外,本虚标实之证,遂改投滋阴除湿汤原方,7剂后即收显效,此后在原方基础上加红花、牛膝、黄柏活血清利,配砂仁、陈皮理气调胃,以防生地、玄参滞脾碍胃之弊,坚持治疗半年多基本痊愈。 滋阴除湿法看来似有矛盾,但采用标本兼顾,滋渗并施的方法加以处理,滋阴扶正可以驱邪外出,除湿祛邪亦有利于久病之正复(朱仁康应用该法所治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且经中西药迭治乏效而正渐伤),故滋阴除湿双管齐下之法并用不悖,俾湿去阴复,病安不愈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