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之所以如此普遍,主要是其后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诊断方面的原因。如果人们在食谱方面有所变化,多吃含铁的食品,如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含铁酱油等,有利于防止铁缺乏,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蔬菜更有利于铁的吸收。 当怀疑有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时,可去医院作血常规检查或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一般可以筛查出有无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如果筛查有问题,可进一步作更特异的一些检查。目前常用的化验项目有: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Tf)及其饱和度(TfS)、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骨髓铁染色等。这些项目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身体铁代谢状况,但不必每项都做。通常测定TfS和SF两项即可,TfS小于15%,女性SF小于12微克/升、男性SF小于15微克/升可诊断铁缺乏。如果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未减低,可诊断为早期铁缺乏;血红蛋白和MCV已经低于参考范围下限,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对于有慢性病(如感染、炎症、肿瘤等)者,有时还需要查sTfR。还有一些诊断较困难的病例,必要时抽骨髓液进行铁染色,这项检查虽有一些痛苦,但却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 缺铁患者如何通过化验监测治疗效果? 虽然补铁是治疗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但引起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较复杂,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彻底纠正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例如因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如果出血的病因未被纠正,即使给与铁剂治疗,贫血也不会减轻,化验监测指标也不会有太大变化,甚至有可能误认为诊断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