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消化不良等症状。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5年8月~2006年8月期间,采取按摩手法治疗本病10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3个月。 2 治疗手法 2.1 治疗原则 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清热和中、温补脾胃。 2.2 重点穴位 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足三里、肝俞、天枢、阳陵泉、太冲、气海、公孙等。 2.3 主要手法 2.3.1 俯卧位:患者俯卧,术者立于右侧。单掌推、叠掌揉背部两侧膀胱经数遍;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数遍;单掌根或小鱼际揉上述部位数遍;双手拇指、食指沿督脉路线施“捏脊疗法”自上而下数遍。 2.3.2 仰卧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右侧。施“开三门、运三脘”法;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双掌根轮状揉顺时针推胃腹部数遍;双拇指交替压按腹部任脉路线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多指分别揉压手、足阳明经前臂和小腿段。注重局部重点穴位。 3 疗效 3.1 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效:手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上述手法治疗1~3疗程后,痊愈69例,占69%;显效24例,占24%;无效7例,占7%。 4 讨论 本病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或疼痛。按摩治疗慢性胃炎,以浅表性胃炎疗效最好,以萎缩性胃炎次之,肥厚性胃炎疗效最差。在临床实践当中,通过手法的物理刺激,增加胃肠蠕动功能,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根据临床证候把本病分为食滞型、胃热型、胃阳虚型、胃寒型四型,对证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食滞型”(症见脘腹满闷、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纳食无味等):重用“捏脊疗法”和“捏拿抖颤”,以消积导滞,健脾和胃;对于“胃热型”(症见胃部噪杂不适、时有烧灼感、口干且苦、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当以“清热健脾、解热镇痛”为原则,重用“搓擦胃腑”温中、“提拿捏脊”健脾、“推抹腹部”和中等手法,配用其他手法;对于“胃阳虚”(症见胃部疼痛绵绵不已,喜按、得暖则舒、消化不良等)及“胃寒型”(症见胃脘冷痛、呕吐清水遇冷加剧、喜热饮、不思饮食、四肢发冷、大便溏泻、小便清长等);当以“温补脾胃、温中散寒 ”为原则,重用“搓擦胃府”温中、“提拿捏脊”健脾、“推抹腹部”和中等手法,配合其他手法。总之,在治疗中根据“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于急性“胃脘痛”患者,先行止痛手法,配合压双内关、双梁丘、双内庭;若肝气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引起的胃脘疼痛者,可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疼的手法。在治疗当中,要灵活掌握,辨证施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