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中医”现象似乎从未像现在这么流行:饭店里有“中医食疗”功效的药膳、药粥,商场里有能够“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的中药枕、保健衬衣,洗浴中心里有“中药浴足”、“中医按摩”,美容院里有“中医美容”……这些“傍中医”的服务项目和产品,最终常常有意无意地败坏中医的形象和声誉。(3月19日《中国中医药报》) “傍中医”流行与中医的生活化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中医学理论。比如,中医学上的“四气五味”,便是饮食上的“四气五味”;“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日食三枣,身体不老”等生活谚语,就含有中医学常识。加之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中医“简”、“便”、“验”、“廉”,自然成了人们青睐的“保健法宝”。 正是看到了中医保健、中医诊疗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一些人才开始想方设法“傍中医”,而中医诊疗活动的相对简易、风险性低,又使得“傍中医”者便于逃避监管和打击,这更助长了“傍中医”的泛滥,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趁机大行其道,欺骗患者。 “傍中医”的流行,表面上是繁荣了中医,实际上则歪曲了中医,甚至糟蹋了中医。比如,非中医专业人员打着中医旗号,从事中医诊疗、保健活动,给人攻击中医留下了把柄,而由此增多的纠纷和事故,更使人容易误以为中医学缺乏科学性。 要制止“傍中医”的流行,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目前中医疗效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这很容易让不法者钻空子。比如有的人之所以用“能治疗各种疑难病症”来骗人,就是因为没有客观、量化的标准来评判,不法行为难以受到严肃追究。其次,要严格限制非医疗机构的“中医药”行为。应借助立法,规定没有资格者,绝不能从事与中医医疗技术有关的行为,不得使用冠有“中医”的术语。再次,加强中医科普宣传。加强对中医药科学知识的普及,进而增强人们对中医药的敬畏心理,提高人们对中医药学的理性认识,既可以遏制“去中医化”倾向的蔓延,又能够减少“傍中医”现象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