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月经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陈萍治疗月经过少的经验总结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6-11
中医称月经过少为“经水涩少”“经量过少”“经水少”[1]。近年来, 由于过度节食、高强度工作及人工流产频发等原因, 导致月经过少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逐渐年轻化。西医临床对月经过少多采用病因治疗或激素治疗, 但远期易复发, 治疗时间长, 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整体调控、多系统、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2]。
 
陈萍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 教授, 研究生导师, 从事妇科临床30余年, 在治疗月经不调、生殖内分泌及宫腹腔镜手术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在治疗月经过少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月经过少首见于《女科百问》, 有“阴气胜阳, 月假少者, 七物汤”。《傅青主女科》中提到“经本于肾”“经水诸于肾”。《万氏妇人科·调经章》云:“瘦人经水来少者, 责其血虚少也。”“肥人经水来少者, 责其痰碍经隧也。”陈萍教授认为月经过少的中医发病机制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女子以肾为本, 以肝为先天, 肾藏精, 肝藏血, 精血同源, 肝血不足, 肾精亏虚, 导致冲任血海空虚。妇人一生, 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 气郁血滞, 或痰湿内生, 阻滞冲任血海, 致血行不畅发为月经过少。现在临床多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此类患者多体型偏胖, 饮食不规律, 辨证多为痰湿型;门诊意外怀孕要求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增多, 多为肾虚或气血亏虚型[3];夏天穿着少及吹空调者导致的月经过少多为偏寒型。
 
2 病案举隅
2.1 寒凝血瘀型
患者, 女, 28岁。2017年10月10日以“月经量少1年余, 加重3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于经前游泳, 后月经虽来潮, 但量少 (护垫即可) , 2 d净, 色暗, 痛经, 于当地诊所口服益母草等活血药物后症状稍改善, 但此后来月经时小腹发凉, 隐隐作痛, 热敷后症状好转, 且月经量少, 色暗, 腰酸。月经周期正常, 平素四肢冰凉, 纳眠差, 舌暗, 脉沉涩。经辨证为寒凝血瘀型, 给予温经汤加减治疗。组方:太子参15 g, 川芎6 g, 肉桂5 g, 制吴茱萸5 g, 麦冬30 g, 白芍15 g, 牡丹皮15 g, 姜半夏9 g, 炙甘草5 g, 阿胶5 g (烊化) , 当归12 g, 合欢皮10 g, 7剂。10月25日复诊:服药后月经已至, 但仍量少, 诉四肢冰凉稍好转, 原方再服用10剂。11月20日三诊:服药后月经已至, 量较前增多, 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好转。嘱上方继续服用1个月经周期, 以巩固疗效。
 
按语:陈萍教授认为该患者为经期受寒, 血因寒凝, 冲任阻滞, 经行不畅致月经过少。方中吴茱萸辛热, 入肝肾而走冲任, 配合肉桂可温可行, 《药性论》中肉桂可“止腹内冷气, 痛不可忍”。当归、川芎、芍药可活血祛瘀, 养血调经;麦冬、阿胶养阴和中, 滋阴养血;太子参、甘草补虚, 使生化有源, 佐牡丹皮清热凉血、合欢皮解郁安神。诸药合用, 集温、润、养、散于一体, 阴阳兼顾, 虚实并调。
 
2.2 肾虚型
患者, 女, 47岁, 已婚。2017年11月2日以“月经量少4个月余”为主诉就诊。平素月经周期3~4 d/27 d, 量少, 色黯。末次月经为10月20日, 7 d净, 量少, 色黯, 无血块, 经前乳房胀痛, 经期腰酸、乏力, 平素小腹怕冷, 手脚冰凉, 纳眠可, 二便调, 舌淡, 少苔, 脉沉弱。经辨证为肾虚型, 给予归肾丸加减治疗。处方:当归15 g, 熟地黄15 g, 酒山萸肉18 g, 菟丝子20 g, 枸杞子15 g, 山药20 g, 杜仲18 g, 牡丹皮18 g, 茯苓18 g, 白芍20 g, 7剂。11月10日复诊:服药后未见明显不适, 自诉近期因工作压力大, 睡眠欠佳, 上方加首乌藤10 g, 远志10 g, 茯神10 g, 7剂。嘱其规律生活, 勿熬夜。11月27日三诊:末次月经为11月17日, 月经按期来潮, 经期未见明显腰酸, 5 d净, 月经前2 d量较多 (卫生巾) , 后3 d量少 (护垫即可) 。间断守上方口服3个月后, 随访时诉月经量明显较前增多。
 
按语:患者年近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肾阳虚, 血不化赤, 则经血黯;肾阳不足则小腹冷;腰为肾之府, 肾虚则腰酸;肾藏精, 精血乏源, 致月经量少。归肾丸出自《景岳全书》, 方中菟丝子、杜仲补益肾气;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肾养肝, 益精养血;山药、茯苓健脾和中;当归、白芍补血调经, 稍佐牡丹皮清热凉血, 全方在补肝肾的同时调理脾胃, 以后天资先天, 达到益精养血的目的。
 
2.3 痰湿型
患者, 女, 32岁。2017年11月5日以“月经量少1年余”为主诉就诊。平素月经规律, 周期时有后错, 平均35 d, 经期3 d, 量少, 色淡红, 无血块, 无痛经, 经期乳房胀痛, 望其体型肥胖, 平素带下量多, 色白, 质黏稠, 纳差, 乏力, 舌淡胖, 苔白腻, 脉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经辨证为痰湿证, 给予苍附导痰丸加减。处方:茯苓20 g, 法半夏15 g, 陈皮18 g, 甘草片9 g, 苍术15 g, 香附12 g, 枳壳12 g, 神曲20 g, 生姜9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荷叶15 g, 泽泻15 g, 7剂。嘱患者适当运动, 合理膳食, 适度减肥。11月15日复诊:无明显不适, 嘱患者守原方继服15剂。12月3日三诊:诉月经已至, 量未见明显改善, 3 d净, 服药期间白带较前减少, 经期无明显乳房胀痛。守上方服用3个月, 并嘱患者坚持锻炼, 后随访诉体重减轻5 kg左右, 月经量明显较前增多。
 
按语:《景岳全书》指出“痰之化无不在脾, 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脾肾素虚, 水湿难化, 聚湿成痰, 痰湿内停, 阻滞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血海不足, 故经量减少。方中二陈汤燥湿除痰, 和胃健脾;脾健可化湿, 苍术燥湿健脾;香附、枳壳理气行滞, 气行则血行;神曲、生姜健脾和胃, 温中化痰;荷叶、泽泻加强祛湿降浊功效, 同时兼有减肥功效;稍加当归、川芎以养血活血通经。
 
2.4 气血亏虚型
患者, 女, 35岁。2018年11月12日以“月经量少3年余, 乏力1个月”为主诉就诊。平素月经规律, 周期28 d, 3年前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量较前减少约1/3, 现3 d净 (半包卫生巾) , 色淡红, 偶有血块, 无痛经, 经期乳房胀痛。末次月经为1月6日。近1个月自觉乏力明显, 易疲劳, 时有头晕, 测血压90/58 mm Hg (1 kPa=7.5 mm Hg) , 望其面色萎黄, 纳差, 常无食欲, 眠可, 二便调, 舌淡红, 脉细。经辨证为气血亏虚型, 给予八珍汤加减。处方:党参片20 g, 生黄芪20 g, 白术15 g, 茯苓15 g, 山药12 g, 桃仁20 g, 红花15 g, 熟地黄12 g, 白芍12 g, 当归15 g, 川芎12 g, 香附10 g, 甘草片9 g, 7剂。11月20日复诊:诉纳食、乏力较前改善, 但时有腰酸。嘱原方生黄芪加至30 g, 淫羊藿15 g, 仙茅15 g, 15剂。12月10日三诊:月经已至, 量较前改善, 5 d净, 色红, 经期无腰酸, 后又间断服药1个月余, 仍以八珍汤为主方加减。电话随访患者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月经量较前增多, 5 d净 (可用1包卫生巾) 。
 
按语:营血亏虚, 冲任血海不充盈, 气虚运血无力, 则月经量少, 当以补气养血为主。方中四君子汤加黄芪益气健脾, 以资生化之源, 使气生血长。桃红四物汤补营养血调经, 佐香附疏肝理气调经, 甘草调和诸药。
 
3 小结
月经过少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 每个年龄段均可发生。陈萍教授建议, 若月经过少发生于49岁左右, 检查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后, 可能提示绝经前症状, 无需调理, 顺其自然即可。若发生在青春期或孕龄期, 均需针对不同的病因及需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月经过少常伴有月经后期, 长期发展可导致闭经、不孕、绝经期综合征提前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陈萍教授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及时间, 普及绝经前期身体及心理变化的知识,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92-96.
[2] 翟朋丽, 高月平.月经过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 2015, 43 (1) :121.
[3] 付建华, 郑艳梅.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量少的中医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 (12) :38-39.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蒿长玲 王鸿旭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