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足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温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主张从外治内,它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配合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的疾病。在针灸治疗中,运用了阴阳和五行学说的原理。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是疏通经络。经络连接内脏器官和身体四肢,帮助机体运行气血。如果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就会受阻,人体就会产生疼痛、麻木、肿胀、淤斑等病症。所以,针灸治疗可以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这也符合《周易》阴阳平衡和五行学说的原理。 利用针灸来调和人体的阴阳,是针灸治疗的最终目的。人体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是从总体上可以归纳为阴阳失衡。所以,针灸选择相应的经穴,再配合适当的针刺手法,可以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阴阳平衡的状态转化。此外,由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人体内正气和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所以,通过针灸,还能够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针灸进针前,病人应采取适当的体位,使穴位暴露,便于操作,并注意医者手指、针具与针刺部位皮肤的消毒。进针透皮时要快、准,以减轻病人的疼痛,一般可采用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指、食指挟持针体,下端留出针尖1~2分,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体刺到一定深度,再进行提插捻转。眼球周围和胸肋部的穴位,应当缓慢刺入,避免损伤脏器。 . 针灸禁忌 ①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穴有通经活血作用,孕妇禁针:即使在平时,妇女也应慎用。 ②小儿囟门未合。其所在部位的腧穴,不宜针刺。 ③ ⑤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癀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④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⑤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及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对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应取卧位,针刺手法不宜过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