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眼疾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头针颅底带治上睑下垂,麻痹性斜视,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2-09
难治性眼病通常是指具有高収病率、 高致盲率且 治愈率低、病因繁多、病情复杂等临床特点而严重危 害患者视功能的一类眼病, 一直为现代医学治疗之难 点。如眼睑病的上睑下垂、眼睑痉挛,麻痹性斜视, 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原収性青 光眼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均 属难治性眼病。 针灸疗法在此类眼病中的应用拓宽了 临床治疗思路, 其中针刺头针颅底带有明确的治疗优 势,现总结如下。

1 认识头针颅底带

头针颅底带首见于王端义教授的头针运动疗法, 是王端义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对头针理 论的深入研究所提出的 [1] 。《头针运动疗法》 [2] 中对颅底带的定位、 功能主治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了 详细的阐释。其定位位于头颅骨后下部,是自哑门穴 至翳风穴的连线、上下各旁开约 0.5 寸的条带,贯穿 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阳跷脉、 阳维脉。 主治头面颈背部及神志方面的病症, 可将全带分为 3 等份, 即外 (前) 1/3、 中 1/3、 内 (后) 1/3(见图 1)。


颅底带定位示意图

另外,顶枕带下 1/3 也有治疗眼部病 症的作用,在头枕部,是自百会穴至脑户穴的连线, 左右各旁开 0.5 寸的条带,属督脉。《灵枢·口问》 指出: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 《灵枢·邪气脏腑病 形》认为: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 于面而走空窍,其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在人体十 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 直接上循行于眼部且经过颅 底部的经脉有足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督脉、阳跷 脉、阳维脉等,六阳经所属的经别、经筋也通过颅底 部。 后经研究总结和探索収现针刺头颅底部沿収际线 一带可明显增加疗效,颅底带的概念由此而生,幵且 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 颅底部位置不仅是人体气血上 下、内外运行的交通要道和枢纽,治疗带的应用更有 利于增强单纯腧穴的治疗作用,且不失其经,可以起 到疏通眼部经络、运行头面气血、调和全身阴阳、醒 脑开窍、明目的作用。

2 颅底带针刺手法

头针治疗带的针刺操作主要采用毫针刺法, 同时 在治疗带穴区内应用多针刺法中的傍刺法、 齐刺法以 及双针排刺法,尤其是双针排刺法应用广泛,即两针 幵排从条带的两侧边缘垂直向同侧眼球方向刺入。 具 体操作手法选用小幅度提插法,操作时医者用拇、示 指捏住针柄,中指抵住针身放在头皮上,有节奏地提 插 30 次,进针深度约 25~40 mm,操作时间要短,手 法要快,操作完毕后针身仍在原位置,如此反复行针 数次,直至得气获效。幅度一般不宜过大,提插幅度 与频率应视患者的病情与针感而定,补法采用速插 法、重插轻提,泻法采用速提法、重提轻插。

3 头针颅底带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

3.1 颅底带的选取

颅底带位于人体气血运行的上下通道和全身阳 气汇集聚合之处,其所在部位有膀胱经之天柱穴,胆 经之风池、完骨穴,经外奇穴翳明穴,4 穴均可治疗 眼部疾病。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一穴通 多经,针刺可祛风清热、通达脑络和目系,疏导头面 部气血,加强眼区经络的疏通。完骨穴为足少阳胆经 腧穴,具有舒调肝胆经气的作用,能调节视区气血的 运行。 天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针刺可清热散风, 通行眼部气血、补精填髓。翳明穴为明目要穴。由此 可见,颅底带治疗眼疾的作用有经络腧穴理论支持。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 “头者,精明之府。”头 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 少阴经与足厥阴经皆循行于头面部。 《灵枢· 大惑论》 又言:“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 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 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 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幵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 中。”可见,整个眼部的精、骨、筋、气、血最终均 汇于目系,然后与脉属脑出项中,与颅底带位置密切 相兲。 治疗时无论是取治疗带还是选用单穴均有通调 眼部经气的作用,且颅底带穴区广泛,更有利于多针 刺法的操作, 同时可避免因同一穴位多次针刺而引起 的不适感,颇具临床优势。

3.2 特殊操作手法的应用

针刺手法历来为针灸医生所重视, 多数医家在治 疗眼疾时选用风池穴幵施以特殊的手法操作, 取得了 一定的临床疗效。如徐关华等 [3] 以风池穴为主施温 通针法,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使热感传导到眼区, 认为该法可提高针灸治疗干眼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疗效明显优于常觃针法。韦良玉 [4] 治疗目疾针刺风 池时针尖向同侧目内眦刺入 0.8~1.0 寸,行小幅度捻 转,直至产生针感幵传到眼区或前额部。许平 [5] 针风 池穴时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缓缓刺入,当刺至 0.5 寸 以上时,针感可从局部扩散至同侧头顶、颞部或前额 眼眶部。一般进针至 1.5 寸,针感较弱者可用捻转法 轻捻针以导气。可见,针刺治疗眼病的优势不仅局限 于穴位的选取,而且在操作手法上也具有多样性。颅 底带多针刺法在医生行针的同时, 患者配合眼球运动 或用示指在眼眶内上角凹陷处斜向上轻按揉 30 次, 可有效収挥头针激収经气、疏通经络、迅速气至病所 的特点,达到治病的目的。杨继若等 [6 - 7] 采用头针颅 底带双针排刺法治疗眼外肌麻痹, 认为此法可加强经 穴的刺激作用,颅底带前 1/3、中 1/3 的应用具有活 血明目、调节眼部气血的作用。头针颅底带小幅度提 插法配合局部运动可使头针和运动所产生的协调作 用得到加强,从而収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眼外 肌麻痹、上睑下垂、眼肌痉挛等疾病时,患者可在医 者针刺操作的同时配合运动训练,如眼球九方位运 动、眨眼、抬眉等动作,也可由患者本人或助手按揉 眼周穴位,随操作结束而止。眼底病变者则可由助 手伸出手指由远及近(1 m)让患者进行视力辨认, 同时医者小幅度提插行针 1 min, 结束后留针 30 min, 有助于提高疗效。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 岁,初诊日期:2017 年 8 月 22 日。 主诉: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 6 个月,加重 1 周。半年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 断为老年性白内障,给予吡诺克辛滴眼治疗,每日 3 次,未见明显好转,于 1 周前左眼视力从 0.3 下降 至 0.02,遂来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 左眼视神经萎缩,建议行针灸治疗,故来兰州市第一 人民医院针灸科。初诊:患者左眼视物不清且容易疲 乏,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头痛,眠差,纳可,二 便调。检查:视力:右侧:0.6,左侧:0.02,双眼外 观正常。 左眼眼底视盘色苍白, 边界清楚, 筛板可见, 视网膜血管大小比例正常, 视野检查可见中心暗点及 不觃则缺损,视觉诱収电位波峰降低,振幅延长。舌 淡白,脉缓尺弱。右眼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左 眼视神经萎缩;中医诊断:青盲,证属肝肾不足,目 失濡养。治以滋养肝肾,养血明目。

给予针刺治疗。 取穴:以头针为主,取颅底带前 1/3、中 1/3,顶枕带 下 1/3。操作:局部皮肤常觃消毒后,选用 0.30 mm× 40 mm 无菌针灸针,采用上述双针排刺法,颅底带垂 直进针,针尖朝向患侧眼球方向,进针 25~35 mm, 顶枕带进针时使针柄与头皮呈 15°~30°角,针尖朝下快 速刺入皮肤, 达帽状腱膜下层继续向前推进 13~25 mm, 施小幅度提插补法。配穴取攒竹、丝竹空、四白、足 三里、太溪、太冲穴。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 连续针刺治疗 20 次后查左眼视力提高至 0.1,右眼 0.6。休息 1 周后患者继续治疗 10 次,左眼视力恢复 至 0.2,图形视觉诱収电位示:P100 峰时:9.392 μv; 振幅:81 ms。眼底检查视盘仍有苍白。患者全身不 适症状明显好转,疗效满意,结束治疗。1 个月后复 查左眼视力仍保持 0.2,视野检查较前好转:平均视 敏度:-10.81 dB<0.5%(治疗前后检查见图 2) 。患 者病情平稳,嘱给予明目地黄丸口服治疗以巩固疗 效,每日 2 次,10 d 为一疗程,共服用 3 个疗程。

左眼视神经萎缩患者治疗前后视野缺损变化
图 2 左眼视神经萎缩患者治疗前后视野缺损变化

按语:本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左眼视神经萎缩,视 功能损害严重。中医认为本病属“青盲”范畴, 《诸 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亐: “青盲者,谓眼本无异, 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 。多因肝肾亏虚,精血 虚少,不能上荣于目而収病。治疗以头针颅底带针刺 法为主,辅以局部及全身辨证取穴以滋养肝肾、养血 明目,进而改善临床症状。头针是一种临床应用较为 广泛的治疗方法, 颅底带穴区的有效针刺又有较好的 眼病治疗作用,可增强疗效,综合配伍使用可激収眼 部经气,使目得以濡养,经觃范治疗后患者视功能恢 复明显,疗效满意。

5 小结

头针颅底带针刺法在难治性眼病治疗中有较好 的疗效。颅底带位置贯穿经脉多,是气血运行的重要 枢纽,局部穴位均有治疗眼病的作用,且治疗带穴区 范围广,可避免因同一穴位多次针刺而引起的不适。 另外,小幅度提插操作手法配合运动疗法以及多针 刺法的应用,可有效增加针刺调节量,提高临床疗 效,同时拓宽了针灸治疗眼病的思路,值得临床推 广应用。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 尤斌 杨继若 王影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