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针刺热敷疗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10-28
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腰腿痛”“痿证”等范畴,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多受坐姿不正、驼背、上身不能直立、压力过大、熬夜、久坐不动等因素影响致使脊柱过早退化[1]。本研究分析了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中医院针灸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60例)、热敷组(45例)和联合组(55例)。针刺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5~69岁,平均(39.5±6.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平均(3.49±0.65)年。热敷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39.3±6.9)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平均(3.54±0.67)年。联合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7~66岁,平均(39.8±6.4)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5年,平均(3.58±0.61)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椎旁压痛点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椎侧弯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膝腱与跟腱反射减弱;经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狭窄,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脊柱侧凸,生理曲度消失;经腰椎MRI和CT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近1个月未采取类似本方案的治疗措施;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疾病反复发作者;疾病缓解期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病变者;合并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腰椎管占位性病变或变窄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不能坚持治疗中途退出者;治疗期间出现其他严重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给予针刺治疗。主穴:腰椎间盘突出椎节相应双侧夹脊穴,双侧肾俞穴;配穴:环跳,风市,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选用长度38~50 mm毫针针刺夹脊穴和肾俞穴,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热敷组
给予中药热敷治疗。中药组方:续断片、狗脊、透骨草各200 g,当归、鸡血藤、杜仲各150 g,红花140 g,桃仁130 g,姜黄、制川乌各120 g,雷公藤80 g。研成粉末后装入15 cm×15 cm的棉布袋中,微波炉加热3 min,于患侧椎节段敷1 cm厚的毛巾,将中药包置于毛巾上局部热敷,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热敷20 min。每日1~2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3 联合组
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方法、疗程同针刺组及热敷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伴随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活动正常,患侧直腿抬高试验>70°;好转:伴随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患侧直腿抬高试验<70°,日常生活受轻微影响;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热敷组(P<0.05);针刺组与热敷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联合组 55 31(56.36) 23(41.82) 1(1.82) 54(98.18)△▲
针刺组 60 24(40.00) 27(45.00) 9(15.00) 51(85.00)
热敷组 45 14(31.11) 24(53.33) 7(15.56) 38(84.44)
注:与针刺组比较,△P<0.05;与热敷组比较,▲P<0.05
 
(2)JOA评分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热敷组(P<0.05);热敷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比较(分,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联合组 55 61.0±6.2 89.4±7.2#△▲
针刺组 60 61.2±5.9 78.4±5.4#
热敷组 45 61.6±6.5 79.1±5.9#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热敷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因的慢性疾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为肾气亏虚,筋骨失养[2,3],闪挫撞击、过度劳累、脉络受损、瘀血凝滞腰部等均可引起腰脊疼痛;或劳力汗出、衣着湿冷着风受寒;或久卧湿地致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阻滞腰部,致腰脊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本虚标实,脉络瘀阻是其发病的关键,肾虚则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治疗时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益肝肾为基本原则。
 
贾海鹏等[4]认为针刺疗法能促进中枢神经细胞释放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改变神经递质成分,消除局部炎性致痛介质,减轻无菌性炎症对神经根的化学刺激,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达到镇痛的目的。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温阳通络针刺法,通过针刺夹脊穴以求循经感传,且疏通经络作用显著;针刺双侧肾俞穴具有强腰益肾的作用。选取配穴辅助主穴以发挥温经通络、温阳散寒、益肾温阳之功。中药热敷疗法借助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患处,在热力的辅助作用下,使药力透皮渗入,达到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渗出、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但在热敷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皮肤,以免烫伤。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外敷方中,狗脊、当归、鸡血藤、杜仲和续断可补肾祛寒,强督壮阳;透骨草、姜黄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制川乌、桃仁、红花、雷公藤能祛风散湿,散寒止痛,化瘀消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类激素作用,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5];杜仲、续断能改善骨质破坏情况[6];透骨草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等作用,有助于促进炎症因子消退,减轻疼痛症状[7];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等作用[8]。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发挥抗炎除菌、镇痛等作用,促进病变区域炎症因子消退,缓解疼痛。热敷用药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药液迅速渗入肌肤,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病变区域的充血、水肿,加速炎症代谢产物吸收,有效缓解腰部疼痛,提高舒适度[9]。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发挥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患者体质差异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怎样根据体质差异对该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还需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郑伟莉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