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胆结石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浮针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疗效分析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3-02
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是门诊常见的急腹症, 临床常表现为一侧腰腹部剧烈绞痛, 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血尿等, 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1]。临床上常对症使用解痉止痛药物、麻醉性镇痛药如山莨菪碱、杜冷丁等, 但存在起效慢、效率低、临床副作用较多等缺点。浮针疗法是在《黄帝内经》的针刺理论、阿是穴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临床适应症广, 治疗痛证效果尤其突出[2]。本研究采用浮针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 观察其临床疗效, 与常用两种西医止痛治疗相比较, 对比分析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急诊治疗的符合结石性肾绞痛患者90例, 按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浮针组、山莨菪碱组和杜冷丁组, 每组各30例。其中男性52例, 女性38例, 平均年龄 (52.56±16.32) 岁, 平均痛程 (1.20±0.63) h, 平均结石长径 (8.78±2.98) mm;结石位置:上段30例, 中段31例, 下段29例, 左侧43例, 右侧47例;疼痛程度:Ⅰ级29例, Ⅱ级33例, Ⅲ级28例。运用随机信封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山莨菪碱组和杜冷丁组。3组年龄、性别、痛程、疼痛程度、结石长径、结石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组间对比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注:△为χ2值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泌尿系结石肾绞痛诊断标准: (1) 急性发作的腰腹部疼痛,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脉细涩; (2) 有泌尿系结石病史或经X线/B超证实为泌尿系结石, 已排除可能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疼痛; (3) 肉眼和 (或) 镜下血尿; (4) 尿频、尿急、尿痛; (5) 肾区叩击痛、压痛和 (或) 输尿管走行区叩击痛。符合 (1) + (2) + (3) + (4) 或 (5) 则诊断成立。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肾绞痛诊断标准; (2) 拒绝使用手术或镇痛剂者; (3) 年龄18~75岁, 不限性别; (4) 无晕针史、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史、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者; (5)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 合并其他可危及生命的疾病者; (2) 碎石术后并留置双“J”管者; (3) 证实疼痛由腰背部其他疾病引起或合并其他急腹症者; (4) 不能配合治疗及评分者; (5) 孕妇或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 (6)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需中途退出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浮针组
明确诊断后, 患者取俯卧位。步骤参照《浮针医学纲要》[4], 具体如下: (1) 通过触诊腰部压痛点, 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 (2) 常规消毒, 将浮针 (苏州市吴中区东方针灸器械厂, 中号) 放入进针器, 使浮针快速刺入皮下层; (3) 进针后持针沿皮下向前推进, 深度以将软套管全部埋入皮下为度; (4) 退针芯, 拇指尖固定在皮肤上, 食指及无名指作扇形扫散, 扫散时间约为2 min, 扫散过程中配合按压痛点; (5) 扫散完毕, 抽出针芯, 固定软套管, 留管0.5 h, 期间避免剧烈运动, 拔管时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口。于治疗前及进针30 min后评价临床疗效。
 
2.2 山莨菪碱组
明确诊断后, 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 (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1710083, 1 m L:10 mg) 10 mg肌肉注射1次。于用药30 min后评价临床疗效。
 
2.3 杜冷丁组
明确诊断后, 予杜冷丁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1161104, 2 m L:100 mg) 100 mg肌肉注射1次。于用药30 min后评价临床疗效。
 
3 观察指标
3.1 VAS评分
采用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分别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并记录疼痛解除时间。疼痛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将一条长10cm直尺分成10等分, 标上数字, 0分表示无明显疼痛, 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疼痛程度分级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无明显疼痛 (0分) ;Ⅰ级:轻度但可忍受的疼痛, 可正常工作, 睡眠不受影响 (1~3分) ;Ⅱ级:中度的持续疼痛, 睡眠已受干扰, 病人主动要求使用镇痛药 (4~7分) ;Ⅲ级:强烈且持续的剧痛, 常伴随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急需镇痛药物治疗 (≥8分) 。
 
3.2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疼痛缓解率 (Colic-lighten rate) = (用药前VAS评分-用药后VAS评分) /用药前VAS评分×100%[5]。根据缓解率分为4级疗效 (GradeA-D) , (1) 临床治愈 (A级) :疼痛在30 min内完全消失, 疼痛缓解率=100%; (2) 显效 (B级) :疼痛在30 min内明显缓解, 疼痛缓解率≥75%; (3) 有效 (C级) :疼痛在30 min内稍缓解, 疼痛缓解率≥50%且<75%; (4) 无效 (D级) :疼痛在30 min内无明显缓解, 疼痛缓解率<50%。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3.3 不良反应
询问及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其中包括恶心、头晕、乏力、口渴、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该组总例数) ×100%。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正态性及巴特利特球形性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选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检验, 进一步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等计数资料, 当预测频数<5,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选择可信度α=0.05作为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5 结果
5.1 3组患者30 min镇痛疗效对比
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3.33%, 与杜冷丁组的90%对比, 疗效相当 (P>0.05) , 表明浮针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具有与杜冷丁相同的疗效。浮针组、杜冷丁组与山莨菪碱组 (60%) 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浮针与杜冷丁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与山莨菪碱对比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效果。见表2。
 
5.2 3组患者止痛起效时间对比
浮针组起效时间与山莨菪碱组、杜冷丁组对比明显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使用浮针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止痛起效时间较山莨菪碱、杜冷丁快;杜冷丁组速度优于山莨菪碱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2 3组患者30 min镇痛疗效比较[例 (%) ]
注:与浮针组对比, △P<0.05;与山莨菪碱组对比, ▲P<0.05。
 
 表3 3组患者止痛起效时间比较
注:与浮针组对比, △P<0.05;与山莨菪碱组对比, ▲P<0.05。
 
5.3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比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浮针组 (10%) 与山莨菪碱组 (56.67%) 、杜冷丁组 (70%) 对比, 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头晕。见表4。
 
 表4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 ]
注:与浮针组对比, △P<0.05。
 
6 讨论
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是上尿路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快速移动或突发嵌顿引起的上尿路急性梗阻, 导致管腔内壁张力增加, 牵拉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剧烈疼痛[6], 因疼痛剧烈难忍, 临床上应快速诊断及止痛治疗。对于急性肾绞痛疗效确切的常用镇痛药有抗胆碱类解痉药和麻醉镇痛药, 抗胆碱类止痛药如山莨菪碱可有效舒张泌尿道平滑肌, 解除痉挛, 从而起到解痉止痛的效果[7], 但因其可同时松弛胃肠道、血管平滑肌, 故可引起腹胀、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哌替啶 (杜冷丁) 是较早应用于急性肾绞痛治疗的麻醉镇痛药, 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起到镇痛作用, 是治疗急性肾绞痛的标准镇痛疗法[6], 但使用后不仅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还有明显的成瘾性, 临床上不适宜长期、大量使用[8]。浮针的创始人符仲华教授研究发现, 浮针疗法的治疗机制与疏松结缔组织假说相关。疏松结缔组织假说认为疏松结缔组织存在压电效应及反压电效应, 当浮针作用于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作扫散动作时, 因上述效应的存在, 疏松结缔组织层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 产生并释放生物电, 加之该组织导电性能佳, 故生物电能高效率地在组织内传导。生物电到达病变缺血组织处的时候, 反压电效应起效, 改变细胞离子通道, 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 达到修复组织的作用, 从而缓解疼痛, 治疗疾病[9]。
 
急性结石性肾绞痛属中医“石淋”“腹痛”等范畴, 其证虚实夹杂, 多以肾虚为本, 湿热、血瘀为标。因膀胱气化不利, 湿热瘀结成石, 结石久滞又影响膀胱气机, 形成气滞血瘀之证, 气滞则气路不行, 血瘀则血道不通[10], 不通则痛, 故发作时表现为急性肾绞痛, 其宜以“行气散瘀止痛”为治标之法。本研究结果表明, 浮针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临床治愈率高, 有效率比拟杜冷丁, 并明显优于山莨菪碱, 起效时间较山莨菪碱、杜冷丁快, 而且几乎无发生不良反应。符仲华教授提出, 浮针是脱离了腧穴、十二经理论的一种非传统针灸疗法。其作用在传统经络的皮部、经筋层面, 以痛为腧, 进针可从多向性朝向病灶、靠近病灶, 凭借人体自身卫气的弥漫性、扩散性及其慓疾滑利之性, 以针尖指向病所起到以针调气、以针引气的效果, 达到“针至病所”的目的[11]。《黄体内经》有云:“经脉者, 所以能决生死,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浮针作用于经络之气散布之皮部, 结合人体经络固有的自然调节特性, 故经脉疏通, 气行则血行, 血行则瘀自散, 气血冲和, 则百病不生。
 
综上, 在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治疗中应用浮针治疗镇痛效果优良, 止痛迅速, 不良反应少, 且操作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梁绮婷 赵冬 蔡泽锋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