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皮肤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鼻三针配合素髎放血治疗酒糟鼻疗效观察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02-05
酒糟鼻是一种发生于鼻周和颜面中央为主要病 变部位的慢性皮肤病,以丘疹、 皮肤颜色潮红、 毛细血 管扩张、脓疱为主要临床特征 [1] 。病变位置表现在鼻 翼两侧、鼻头、颜面部中央,其次是两侧脸颊部,前额 头,病程发展缓慢,但无明显边界,一般多呈对称分布。 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发 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本病发生于颜面部, 严重影响患者外貌的美观,会使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对工作、学习、社交生活造成困扰 [2] 。因此,对于 酒糟鼻的彻底治愈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采用鼻三针 配合素髎放血治疗酒糟鼻患者 30 例,并与常规药物治 疗 30 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 例酒糟鼻患者均为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五门诊就诊的患 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 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 比性。详见表 1。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平均年龄
( x ± s ,岁) 平均病程 ( x ± s ,年) 男 女
治疗组 30 13 17 38±17 2.6±2.4
对照组 30 12 18 37±17 3.2±2.8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外科学》 [3] 中酒渣鼻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 [4] 中相关标准。①面部中央 或鼻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或脓疱,对称性分布; ②发病慢,中年起病,病程较长;③伴有皮脂溢生,面状 油脂;④无其他明显自觉症状。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 20~60 岁;③在治 疗前两星期内未使用过任何药物;④自愿签署知情同 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鼻部和鼻周有酒糟鼻外的其他皮肤病,如红斑 狼疮;②慢性或重度心脑血管疾病、 肝肾功能障碍、 糖 尿病患者;③孕期及哺乳期女性;④近期有过户外日光 暴晒史的患者;⑤服用或外用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⑥ 对针灸有恐惧感及晕针、晕血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鼻三针(印堂及双侧上迎香)。碘伏常规消毒局 部皮肤后,采用 0.30 mm×40 mm 毫针进行针刺,针刺印 堂时,应提捏进针,使针尖到达鼻根部,以患者感觉有 放电感传至鼻尖为宜;针刺上迎香时,针尖应向鼻根,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以针感向鼻腔并伴有酸麻疼痛 或触电感觉为佳。留针 20~30 min,其间每 10 min 各 穴捻转 1 次。

待针刺结束后,取素髎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 施术者左手食指、 拇指上下推按素髎穴周围皮肤,使血 液聚集穴位处,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针尖对准素髎穴, 行快速点刺手法,使其刺破出血,若不出或出血量少可 持续挤压针孔周围放血,待血尽而止,然后用无菌干棉 球稍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感染。 每日 1 次,每星期治疗 6 次,共治疗 4 星期。

2.2 对照组

[4] 口服四环素片(吉林亚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 H22026056),前 2 星期按常规剂量,即每日 3~4 次,每次 0.25 g;第 3~4 星期每日口服 0.5 g。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5]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的变化情况。其中颜 面及鼻周无红斑丘疹为无损伤,记 0 分;有轻微泛红红 斑为轻度,记 1 分;有明显的红斑丘疹为中度,记 2 分; 有较多的丘疹,红斑颜色加深为重度,记 3 分。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6] 中相关标 准及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评 分-治疗后皮损评分)/治疗后皮损评分]×100%。 治愈:皮损局部消失或仅残留极少数红斑丘疹,弥 漫性潮红消失,疗效指数为 70%~100%。
好转:大部分皮损消失,局部弥漫性潮红好转,疗 效指数为 20%~69%。
未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疗效指标<2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 验。以 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由表 2 可见,两组治疗前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治疗 1 星期后皮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 2、3、4 星期后皮损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 P <0.05)。治疗组治疗 2、3、4 星期后皮损评分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提示 治疗组改善皮损评分优于对照组。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 1 星期后 治疗 2 星期后 治疗 3 星期后 治疗 4 星期后
治疗组 30 3.2±0.9 3.0±0.5 2.3±0.5 1)2) 1.1±0.2 1)2) 0.8±0.1 1)2)
对照组 30 3.1±0.8 3.0±0.7 2.6±0.6 1) 1.6±0.4 1) 1.3±0.2 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3 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为 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7(56.7) 11(36.6) 2(6.7) 93.3 1)
对照组 30 10(33.3) 12(40.0) 8(26.7) 73.3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5

4 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酒糟鼻的治疗尚没有特效的治 疗方法,常用的疗法包括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手术治 疗等,在临床应用中,仍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的治疗方 法,常用的西药主要是内服和外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 素 [7-10] 。药物治疗酒糟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服用 抗生素,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副反应对身体的危 害也较大,包括胃肠不适如恶心、腹泻、呕吐、厌食、 腹痛、食欲不振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不良 反应,此外,外用类固醇擦脸,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色 素沉着,加重皮肤损害 [11-13]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健康 的治疗手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阶梯意义 [14-17] 。现代研 究 [18] 表明,针灸与刺血疗法相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 疗效,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无毒副反应,对机体起到 全面的调节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彻底改善患者体质, 增加免疫力,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疗手段。 中医学对酒糟鼻有较早的认识,在 《黄帝内经》 中 名为“鼻赤”,《魏书·王慧龙传》记载为酒齇鼻,有 了对病名的论述。中医学认为,酒糟鼻多由肺脾积热、 蓄积热毒所致,还有感寒、 热激、 血瘀等病因 [19-20] 。 《素 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进一步表明脾胃 热邪壅盛为酒糟鼻的病因之一。此外,劳累出汗,皮肤 腠理疏松,复感寒,邪瘀凝聚乘虚而入皮肤也发为酒渣 鼻 [21-23] 。《诸病源候论》:“此因饮酒,热势上冲头面, 又遇风寒邪气相搏而发。”表明了此病的病因与饮酒 和寒热不调有关。 王雪峰 [24] 认为,肺经热盛,寒凝血瘀, 热血相搏,毒热上蒸面部肌肤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林云祥 [25] 则认为嗜酒、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消化 不良、胃肠紊乱、内分泌障碍及皮肤长期受高温和寒 冷刺激等也可诱发酒糟鼻。

“鼻三针” 采用局部取穴,以疏通肺经与大肠经为 主。其中迎香为大肠经腧穴,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 取大肠经的迎香穴,可以调节肺经之气的流通,从而治 疗鼻的相关疾病。 肺开窍于鼻,鼻子的形状和颜色的变 化反映了内脏的健康状况 [26] 。素髎穴为督脉之腧穴, 位于鼻尖部,印堂穴属于经外奇穴,但督脉的循行路线 经前额下行鼻柱时,经由印堂到达鼻柱。 依照 “经脉所 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针刺双侧迎香、印堂配合素髎 放血可泻肺胃之火,促进毒热之邪发散,活血化瘀,凉 血解毒,故这 3 个穴位为治鼻疾之要穴。 现代研究报道 认为,持续强刺激 “鼻三针” 能影响到鼻交感与副交感 神经的功能活动,可改善鼻周局部血液循环 [27] 。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改善 皮损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提示鼻 三针配合素髎放血是一种治疗酒糟鼻的有效方法。然 而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以4星期为1个研究 周期,对于停止治疗后是否有复发,并未跟随调查,在 日后的疗效研究中,可加大研究周期,做好患者的随诊 工作,从而提供更优的诊疗方案,服务于临床。人体穴位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田静 金泽 陈晨 王雨晴 蔡硕
Tag标签: 酒糟鼻(2)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