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顽癣治疗初探
患者, 男, 17岁, 于2017年6月6日初诊。大便干燥10余年, 后罹患顽癣数年, 经多方治疗虽显效终不根除。
刻下症:患者体健而神气足, 颜面太阳穴至头维处及附近头发中有凸起稀疏斑疹;唇下地阁布散数颗凸起红色疹痘, 按之痒痛;小腿外侧有2~3颗红色癣斑, 腹股结合部两侧气冲、急脉、阴廉部分呈黧褐颜色, 与他处肤色迥异, 其中各有5~7颗红色斑疹;凡有疹痘、癣斑之处均有瘙痒感觉, 有逐渐扩展、日趋严重之势, 睡前定然搔挠。治疗顽固宿疹可根据张仲景之太阳主表, 阳明血气主里, 少阳和解, 厥阴风木主疏郁之六经学说;治燥证便秘需清火、滋润、开通三路并进之法。又根据《黄帝内经》中“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的理念, 遂初诊取穴委中 (先刺到位行泻, 有针通感即出针, 后局部皮肤针点刺, 再闪火拔罐) 、后溪、梁丘、上巨虚、下巨虚、合谷、太冲、行间、内关、照海、支沟、天井、神阙 (仰卧, 拔罐3 min即起罐) , 其余诸穴留针5 min, 强刺激、泻法。 另取太白、地机、阴陵泉、尺泽、孔最、太溪、复溜诸穴补法留针30 min, 行针5~6次, 先取俯卧位, 后用仰卧施术取穴。治疗期间每晚以大米、豆腐熬粥 (喝适量) 为主食。案中泻法者应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走向, 即“手之三阴胸内手, 手之三阳手外头, 足之三阳头外足, 足之三阴足内腹”。督脉自长强上行至龈交, 任脉上行至承浆。迎其所来, 斜向刺入到位。即《黄帝内经》谓:“泻者迎之, 安得无虚。”提插强刺激, 即慢插紧提, 随针体外提使病毒外泄;不按或稍按其穴, 即不闭或缓闭其门令邪气外出 (开启门、利其路) 。其补法者正好与泄法相反:即随而济之, 慢提紧插, 出针疾按其穴, 使其正气增补内存, 勿使丝毫泄露。因疾病与辨证刺治一一对应, 故疗效显著, 刺泻、施术结束完全起针时患者即有明显快感。因患者患病年深日久, 正邪双方交互撕缠、如油入面, 骤难一时解散, 隔1日复诊, 取穴、施术全同初诊。2017年6月12日四诊时但见:面部地阁处痘疹完全消失, 仅余褐色痕迹;太阳穴以上头维附近发中红色斑疹变黄褐色而不再凸起刺痒;气冲、急脉、阴廉部分黧褐之色变浅且面积缩小, 凸起红色斑疹已趋隐没, 自初诊拔罐、刺泻、施术后, 搔挠渐趋停止;便秘症状渐趋消释, 稍现便溏告之勿虑。委中、神阙拔罐停施;刺泻之穴位施术亦有针通感后即出针;补针施术延长至40 min, 行针6~7次, 1周后复诊。2017年6月20日末诊:顽癣、便秘基本向愈。泻针取穴停用, 补针取穴施术全同四诊。委中、后溪、梁丘、上巨虚、下巨虚、合谷、支沟、天井诸穴皆用泻法, 解手足三阳积聚热邪;行间、太冲、内关诸穴皆用泻法, 以解手足厥阴怫郁, 使之调达、舒畅;太白、地机、阴陵泉、尺泽、孔最、太溪、复溜诸穴为脾、肺、肾三经补虚、益元而设, 使达阴平阳秘。
按语:患者大便干燥10余年, 又患顽癣、斑疹数年, 皆因其脏腑新陈代谢、毒素排泄发生障碍, 积久生热, 热久生变, 终酿成便秘、顽癣、斑疹并行。疾病虽年深日久, 积热邪毒为患, 然古贤曾谓病有千万, 难逃气血二字, 针分八法, 不越阴阳两端。《黄帝内经》谓:“知标本者, 万举万当, 不知标本, 是谓妄行。”中医针灸临治此病尤为如此, 当谨以望闻问切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 详察细审, 做到丝丝入扣, 不能有半点疏忽。闪火拔罐神阙、委中:畅通五脏六腑, 止痒除顽固癣疹。行泻法以清火、开通、祛瘀、滋润, 取穴涵义反复考较, 理法方针各有其意。行补所用诸穴紧随其后, 大米、豆腐熬粥补虚宣通皆含深意。神阙又称脐中, 实为人之肚脐, 有回阳救逆、止四肢厥冷之功。本案闪火拔罐神阙之举, 功在使患者脏腑尽快畅通, 运用此法可治疗各种顽固隐疹、癣斑、瘙痒之疾, 用之得当, 显效神速。大米色白入肺, 久煮成粥健脾补中;豆腐久煮能宣肠理气, 久服有解毒清大肠之功。服用较长时间, 可使患者热邪尽除, 大便顺畅, 助其脏腑保持健康状态。
燥证便秘其窍出后阴, 亦为肠胃之所主, 九窍之一, 该患者10余年干燥便结, 未使用开塞露等润滑剂, 积热邪毒蓄聚。清泄阳明胃肠取穴较多:梁丘为足阳明胃经郄穴, 上巨虚、下巨虚虽属大肠、小肠下合穴, 仍隶属于胃经, 行泻法则遵循《黄帝内经》言腑病求其合。合谷、太冲二穴, 前属阳明大肠 (职司传道) , 后属足厥阴肝经 (厥阴风木喜条达, 主开通) , 为四关穴。照海、支沟二穴行泻法可清火通秘。天井为手少阳三焦经合土穴, 可消隐疹、瘙痒。诸穴合用, 多次行泻法, 所存积热病毒消除殆尽, 故其转愈神速。金·张从正曾云:“邪气加诸身, 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 揽而留之, 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需着重指出的是, 气冲 (阳明经为气盛血多之经) 、急脉、阴廉 (厥阴风木善郁) 部位极易蓄积病邪, 为病亦显现充分。太白、地机、阴陵泉 (清湿热之功可达病灶) 尽属太阴脾土之经, 后天之本, 补益使脾土强健, 纳化、吸收、疏泄顺畅, 升降出入各行其道。尺泽、孔最属肺经, 为五脏之天, 性喜清静光明, 为肾水之上源。太溪为肾经原穴, 复溜为肾经母穴, 二穴为补益肾水必取之穴。肾者, 先天之本, 经脉之根蒂, 五液输化之宗, 职司二便, 加之尺泽、孔最, 使补肾水之举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本案便秘、顽癣二患皆属顽疾, 特别是顽癣, 属中医“喘、癣、鼓、嗝”四大难证之一, 内在联系密切, 既可单独发病, 亦可兼患两种, 亦可分为主次先后。其治疗理应标本兼顾, 三阳经蓄积、厥阴经瘀滞之毒, 拔罐、针刺、食疗补泻兼施, 取穴、组方逐一考究。辨证论治本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诸方紧密配合, 相辅相成, 攻邪除恶务尽, 养正则实求锦上添花。虽顽癣、便秘属痼疾, 因措施得当, 故迅速向愈。余于此案抛砖, 以图斯疾早日攻克, 解救众多患者。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蒋传义 丁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