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中风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偏瘫手部痉挛,手六针针刺方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0-12
手六针法治疗偏瘫患者手部功能障碍

李志道教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会 长, 天津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从医 50 余年, 师源针 灸世家, 博极医源, 熔铸古今, 师古不泥, 常将现代解 剖学理论运用到中医针灸临床, 西为中用, 中西相 彰。手六针是李志道教授根据中医针灸学、 解剖生 理学、 生物化学等相关理论基础,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而得, 用于治疗偏瘫患者手部痉挛, 临床效果显 著。笔者有幸跟诊李教授, 现将李教授运用手六针 治疗偏瘫患者手部痉挛临床应用及相关理论介绍如 下, 以飨读者。

一、 手六针操作

( 一) 定位方法

在手背侧, 第 2 到 5 指两临近掌指关节中央直 下, 上针距两临近掌指关节中央约 0. 5 寸, 上针直下 1. 0 寸再取 1 针, 共针刺 6 处( 图 1) 。

( 二) 针刺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 取 0. 3 mm ×40 mm 华佗牌一次 性不锈钢毫针, 快速透皮, 向掌侧刺入 0. 5 ~0. 8 寸, 小幅度提插手法, 使针感向手指部放射, 有抽动感为 宜, 一次即止, 留针 30 min。

二、 传统医学认识

明代李时珍曰 : “脑为元神之府” 。脑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与五脏六腑、 经络和组织存在广泛联 系。脑病的病因病机又复杂纷端, 或外感六淫邪气, 或内伤七情, 或外伤跌扑, 加之许多脑病发病机制目 前还尚不明确, 临床症状也千变万化 [1 ] 。但不可否 认的是中风病与脑密切相关。中风后手指的拘挛主 要表现为筋肉拘急和屈伸不利, 属中医学“中风” 、 “筋痹” 和 “经筋病” 范畴 。《金匮要略》 云 : “夫风之 为病, 当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 脉微而 数, 中风使然 。 ” 《灵枢·始终篇》 云 : “手屈而不伸 者, 其病在筋。 ”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 聚、 散、 络” 于筋肉、 关节的体系,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 筋肉骨节的体系, 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筋 ” , 《说文解字》 解作 : “肉之力也” , “力” 是“筋 也” , 段玉裁注说 : “筋者其体, 力者其用也。 ” 说明筋 是能产生力量的肌肉; 而“腱” 是“筋本” , 是筋附着 于骨骼的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 活动关节、 维持 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即“宗筋主束而利关节 也 ” 。《素问·调经论篇》 载 : “病在筋, 调之筋骨” 。 契合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 手六针所取之穴为手 少阴经、 手厥阴经、 手少阳经、 经筋循行之所过, 故对 手指痉挛有治疗作用。

三、 现代医学认识

( 一) 解剖结构

手六针部位所分布神经有桡神经浅支、 尺神经 指背支、 尺神经的手背支。分布的肌肉有骨间掌侧 肌、 骨间背侧肌、 蚓状肌。 蚓状肌受正中神经、 尺神经支配, 为 4 条细束状 小肌, 各自起自指深屈肌腱桡侧, 经掌指关节的桡侧 至第 2 ~5 指的背面, 止于 2 ~5 指近节指骨底、 指背 腱膜, 作用为屈掌指关节, 伸指间关节。 骨间肌, 受尺神经支配, 位于掌骨间隙内。可分 为骨间掌侧肌 3 块, 起于 2、 4、 5 指的中指侧, 止于 2、 4、 5 指近节指骨底、 指背腱膜。功能: 收缩时可使 第 2、 4、 5 指向中指靠拢( 并指) ; 骨间背侧肌 4 块, 起于 1 ~ 5 掌骨相对缘, 止于 2 ~ 4 指近节指骨底、 指背腱膜。功能: 以中指的中线为中心, 能外展第 2、 3、 4 指( 分指) 。由于骨间肌也绕至第 2 ~5 指背 面, 止于指背腱膜, 故能协同蚓状肌屈掌指关节、 伸 指间关节。刺激相应的肌肉、 筋膜或神经可起到促 进肌肉相关功能恢复、 缓解痉挛的作用。

( 二) 生理功能

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针 刺的机械刺激作用于人体的不同感受器, 换能后转 变为感受器电位, 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纤维 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形成酸、 麻、 胀、 痛等不同针感。 其主要传入通路是支配穴位的躯体感觉神经。针刺 信号在中枢内整合后, 沿脊髓背侧索下行至有关节 段, 对下运动神经元发生作用, 作用后的神经冲动再 沿躯体运动神经传至各自的效应器, 引起躯体的运 动反应 [2 ]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实, 身体外周的感受 器, 各级中继核及其间的传导通路至皮层, 均为严格 的点对点关系, 并且保持着相邻部位间的互相临近 关系。躯体上感觉灵敏区域内的感受器分布密度 高, 单位面积中感觉单位的数量多, 传入纤维多, 在 大脑皮层中的相关神经元数目也就越多, 因而占据 较大的面积。手部是神经感受器装置密集的部位。

手部运动主要由尺神经、 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 具 有复杂而精细的运动功能。1950 年, 潘菲尔德和 T. 拉斯穆森合著的《人的大脑皮层》 书中绘制出大脑 皮层初级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功能定位图。图中身体 各部投影区呈一个倒立的人形, 各部分所占比例大 小取决于该部位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或感觉的灵敏 程度。如果按照图中比例重新构建一个人体模型, 就会得到一个面部肥厚, 手部强健、 躯干瘦小的变性 人, 被称为 homunculus, 即“小矮人” 。手部刺激区 在大脑皮层的投影最为广泛, 故而, 可以更为直观地 观察到。手六针作为手部痉挛的一种治疗方式, 是 在偏瘫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3 ] 。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 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 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 积极作用, 是治疗、 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 方法 [4 ] 。痉挛性瘫痪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 一。病因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 使脊髓水平 的中枢反射机构从抑制状态解放出来, 产生肌张力 的亢进状态, 同时合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其他阳 性症状, 导致随意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运动时肢 体难发动、 调节和维持精准的动作等 [5 ] 。中风病患 者上肢屈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 换言之, 即上肢屈肌 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肌肉僵直时间过长或运动负荷 超过自身最大承载量就会发生疲劳, 局部血运不畅, 代谢减慢, 久之则发展为劳损, 肌纤维萎缩, 肌肉能 量下降 [6 ] 。有研究显示, 针刺可对运动后 M 蛋白的 定位变化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加强 M 蛋 白的合成或抑制其降解从而加强 M 线的重组并稳 定 M 线的结构。此研究结果为针刺治疗骨骼肌损 伤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7 ] 。另外, 针刺损伤肌通过某种途径促进了细胞膜 Na + - Ca 2 + 交换过程, 使损伤肌细胞内钙超载得以缓解, 胞浆钙恢复正常 将抑制损伤结构进一步发展, 同时促进异常结构加 快恢复 [8 ] 。针刺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刺激, 有双向 调节功能,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使之缓解, 机体功能低 下时则能使之增强, 从而使紊乱的系统恢复到正常 状态。尺神经支配的肌群用来完成绝大多数屈掌指 关节、 伸指间关节动作及手指的外展、 内收动作, 针 刺兴奋尺、 桡神经手背支, 使患侧肌肉兴奋, 产生冲 动传入脊髓, 直接兴奋脊髓内支配同一肌肉运动的 α 运动神经元, 从而使受刺激的肌肉收缩。并且传 入冲动可能会通过脊髓内感觉传入通路上传到大 脑, 激活受损脑细胞, 从而刺激恢复受损脑组织的功 能, 以实现对低级中枢的调控, 最终促使患侧手部运 动功能得以恢复。

四、 结论

手的活动是人类上肢活动的主要体现, 中风病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 出现手指屈曲、 强握、 伸展受限 等问题, 功能恢复远比下肢要慢, 严重限制患者恢复 随意运动的能力, 是偏瘫患者康复中急需解决的问 题。李教授治疗手部痉挛是在患者的肩、 肘关节 功能已有较好的改善后再论治, 即先解决较大关节 运动问题再解决手部精细动作问题。还强调在此之 前患者手六针的治疗可以为日后手功能恢复打下良 好基础。医生对患者手部行提插手法时, 可适度改 变针刺的方向及深度以期诱发向手部放射的针感, 若施术者多次不得也不可频频行提插手法, 需以患 者耐受为限度。且抽动感一次即可, 亦不必针针寻 得此感, 切不可急于求成, 频繁刺激, 以免对患者造 成不必要的痛苦及损伤。本文旨在为中风偏瘫患者 手部痉挛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可行之法 ( 本文图 1 见 封 2) 。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于念岐 陈波 李志道 李兰媛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