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中风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中风病经典针灸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针疗法,颞三针疗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0-10
针灸治疗中风病不同流派概况

中风病又称“脑卒中” , 是以突然昏仆、 半身不 遂、 口眼歪斜或不语、 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等 多种疾病。近年来, 中风病发病率、 病死率、 致残率 呈不断上升趋势, 近期统计表明, 中国每年新发病例 约 130 万 ~150 万, 每年死于中风病患者近 100 万。 幸存者中约 3/4 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 重度致 残率达 40% 以上 [1 ] 。探寻有效治疗中风病的方法 已成为医学界的努力方向。针灸疗法作为祖国医学 的重要治疗手段, 对中风病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 验, 其疗效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且其方法种类繁 多, 形成众多的学说和流派, 现根据临床应用和影响 度,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 将针灸治疗中风病主要流派 概述如下。

一、 传统经典针灸疗法

传统经典的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病, 遵循“治痿 独取阳明” 之说, 以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辅以太阳 少阳经腧穴。基本选穴: 上肢取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下肢取环跳、 风市、 足三里、 阳陵泉、 绝 骨、 丘墟、 昆仑、 太冲。对症选穴: 面瘫加颊车、 地仓、 下关; 语言不利、 舌强加哑门、 廉泉、 金津、 玉液, 吞咽 障碍加风池透喉结。每日或隔日针灸 1 次, 10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 3 ~5 个疗程。该方法是目前最 传统和经典的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方法, 临床应用十 分广泛, 尤其适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

中风病经典针灸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针疗法,颞三针疗法

二、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 针刺法是由我国著名的国医大师 石学敏院士 1972 年创立的。石院士开创性地认为, 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 肝风、 痰浊等病理因素蒙 蔽脑窍, 导致“窍闭神匿, 神不导气” , 提出以“醒脑开窍、 滋补肝肾” 为主 、 “疏通经络” 为辅的治疗法则 和针刺方法。在取穴方面也一改常规, 变传统的阳 经取穴为阴经取穴, 重用督脉穴, 尤其强调针刺手法 量学规范。

取穴: 主穴取内关、 人中、 三阴交; 辅穴取极泉、 委中、 尺泽。吞咽障碍加风池、 翳风、 完骨; 手指握固 加合谷; 语言不利可金津、 玉液放血; 其他随症加减。 操作方法: 先刺双侧内关, 直刺 0. 5 ~1. 0 寸, 采用捻 转提插结合的泻法, 持续 1 min 后, 继刺人中, 向鼻 中膈方向斜刺 0. 3 ~ 0. 5 寸, 用重雀啄法, 至眼球湿 润或流泪为度, 再刺三阴交, 沿腔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斜刺, 进针 1. 0 ~1. 5 寸, 用提插补法, 使患侧下 肢抽动 3 次为度。2 次/d, 10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 疗 3 ~5 个疗程 [2 ] 。 倪光夏等 [3- 6 ]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 醒脑开 窍针刺法可通过干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 应、 抑制细胞内钙超载、 修复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微 丝、 微管等细胞骨架, 改善脑缺血周围区超微结构损 伤, 进而拮抗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 对脑梗死后可引 发的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三、 头针疗法

头针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 头皮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 提出 : “头者, 精明之府。 ” 《铜人》 记载头临泣 : “治卒中风不识人, 目眩鼻塞, 目生白翳, 多泪 。 ” 《内经·五乱篇》 曰 : “ 气乱于头 则为厥逆, 头重眩仆…… , 气在于头者, 取之天柱、 大杼 。 ” 《针灸甲乙经》 有 : “病汗不出, 而呕苦, 百会 主之。 ” 这些针灸经典理论为头针疗法的形成与临 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头针临床应用广泛, 取法 主要有 3 种: ( 1) 根据 《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 方案》 , 取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健侧) 为主。( 2) 以大脑生理解剖为理论基础的焦氏头针 法, 是焦顺发于 1971 年发明, 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 定位在头皮上的投影划分刺激区域, 以患部对侧头 皮感觉区、 运动区为主。( 3)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 导的头部腧穴治疗法, 取百会透曲鬓穴, 分 4 针透 刺; 以上 3 种手法操作均采用快速捻转的手法, 捻转 频率为 180 ~300 转/min, 用脉冲电取代捻转。 陈新勇和吴富东 [7 ] 通过监测脑血流的变化情 况, 发现针刺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非病灶侧顶颞前 斜线, 对中风病患者的双侧大脑中、 前、 后动脉收缩 期血流速度提高均有良性影响, 进而增加脑血流量。

谢天亮 [8 ] 以焦氏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患者 100 例, 选运动区、 感觉区、 足运感区。早期针刺取 头针对侧三区; 后期针刺为两侧交替进行, 每次留针 40 min 以上, 每 10 min 行手法捻转 1 次, 每次持续 3 min, 频率为 250 次/min。100 例患者中, 基本痊愈 28 例, 显效 37 例, 好转 31 例, 总有效率 96%。 王秀媛等 [9 ] 研究发现针刺头穴百会透曲鬓对 中风偏瘫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后血液流变 学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说明针刺头穴可以疏通脑 络气血, 改善血液的“浓、 聚、 凝” 状态, 促进脑细胞 功能的恢复。

四、 颞三针疗法

颞三针为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创制, 在偏瘫 对侧颞部取三针, 即耳尖直上入发际 2. 0 寸处为第 1 针, 以此为中点, 同水平向前、 后各移1.0 寸处, 分别 为第2、 第 3 针。针向下与头呈 5° ~20°慢慢捻转刺 入, 深度为1. 5 ~2. 0 寸, 行先捻转后提插手法, 至患 者有局部麻胀痛感或此种感觉向头部的各部位放 散后留针 30 min, 中间行针 1 次。虚证予平补平泻 法, 实证用捻转泻法。1 次/d, 10 次为 1 个疗程, 休息 3 d, 第3 个疗程隔日针 1 次, 持续治疗 3 个疗程。该 法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疗效确切, 是治疗中风偏瘫的 有效方法之一, 对于偏瘫伴言语不利者更为适宜。 谭忻风 [10 ] 采用舌下三针结合颞三针与常规针 刺法针刺 94 例中风病失语症患者发现, 前者治疗中 风病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肯定, 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良 好, 值得推广使用。

五、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由薄智云先生发明, 是以“神阙布 气假说” 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 该法是通过 刺激腹部穴位、 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 法, 取腹部中脘、 下脘、 气海、 关元, 配穴选滑肉门、 外 陵的腹针法, 运用只捻转不提插, 分候气、 行气、 催气 进行。腹针系统在人体的分布正是小肠所在的解剖 部位, 心与小肠相表里, 针刺腹部穴位使心与小肠协 同活动, 维持血压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大脑正常的 功能, 这为腹针治疗脑部疾患提供了实验依据 [11 ] 。 王成研等 [12 ] 将 65 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腹 针组, 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对症支持治疗, 康复组在 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 腹针组则取相应穴位进行腹部针刺疗法治疗。治疗 4 个疗程( 5 d 为 1 个疗程) 后发现两组各肌张力等 级分布出现差异, 简化运动功能( FMA) 量表、 日常 生活能力( ADL) 量表评分腹针组显著高于康复组,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六、 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学古老而独特的一种针刺 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 刺络放血治疗中风病大多还只 是根据个人的经验, 在穴位的运用、 刺络放血的操作 以及出血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般常用的治疗中风急性期的放血疗法: 以双 侧手十二井穴、 十宣穴、 耳尖及耳背静脉 3 组穴位作 为治疗主穴, 每次取 4 ~6 个穴位, 每组 1 ~2 个以三 棱针局部穴位消毒后点刺穴位出血, 放血 2 ~ 3 滴, 每组 1 次, 连续治疗 7 d。 此外, 较有影响的还有王秀珍刺血疗法 [13 ] , 以 “经典” 为指导, 从“瘀” 论治, 认为针刺放血具有急 救开窍作用, 并临床观察一些急进型高血压患者和 中风患者血压暴升时, 针刺放血治疗可使血压快速 下降。治疗上采用针罐结合方式, 刺血治疗取穴, 主 穴为太阳、 曲泽、 委中, 辅穴为委阳、 腰俞、 手足局部。 重视血量, 并善用验穴。新病较重、 血热、 血实的患 者出血量多一些, 反之则量少。针刺放血出针后使 其自然出血止血。当然针刺出血量也不可过多, 所 取几个穴位总计最大出血量不要超过 200 mL, 以免 发生危险。

针刺放血治疗时间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强 弱酌定。多数患者经针刺放血治疗 1 ~ 3 次后均有 明显效果, 也有的患者需刺血治疗 6 ~ 8 次始见效 果。治疗次数多少、 疗程多长、 每次刺血治疗间隔时 间多长等视情况而定。

七、 贺氏 “三通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创立 “病多气滞, 法用三通” 的 中医针灸病机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贺 氏三通法, 即微通, 温通、 强通 [14 ] 。贺氏“三通法” 根据中风病不同发病时期立法取穴: 危急期为以拯 危救急, 如对中脏腑之闭证, 首选强通法, 取水沟、 四 神聪、 十二井穴放血, 以开窍醒神进行急救; 而对于 脱证, 加用温通, 灸神阙、 关元等穴以回阳固脱。急 性期为以灵活运用, 针对病情多变的特点, 以百会、 四神聪、 合谷、 内关、 足三里、 太冲为主穴, 重在微通, 再随症配穴, 灵活运用三通法。后遗症期为以疏通 为主, 因后遗症期病情顽固, 经络闭阻不通, 用温通、 强通之法。肌张力增高可用火针; 瘀滞明显者局部 放血。

程金莲等 [15 ] 依“贺氏三通法” 分期采用放血、 火针和毫针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病患者与常规选穴 手足十二针法做对照, 发现“贺氏三通法” 对于中风 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取穴, 并且能显著提高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降低依赖程度。

八、 针药结合疗法

目前,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已在临床得到初步 运用, 针刺以体针、 头针为主, 急性期主要以针刺结 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 如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 呋塞 米脱水,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促进苏醒, 也可保改善末 梢神经功能障碍,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复方阿司匹林 片、 双嘧达莫片等抗血小板凝集, 低分子右旋糖苷氨 基酸注射液扩容和降低血液黏稠度, 速避凝抗凝血, 脑活素改善脑细胞代谢, 提高记忆力等。恢复期则 以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为主, 诸如化痰通络汤、 补阳还 五汤、 经脉康复汤等中药。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针药 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 组。因此, 针药结合的趋势也将成为未来脑梗死治 疗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患者体质、 发病时间、 发病部 位、 发病年龄、 发病次数、 病变范围所造成的全身机 能状况的个体差异, 使得针药结合在治疗该病时也 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 至今针药结合治疗脑 梗死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针药何时结合及在不同病 程中如何结合才最合理还鲜见报道。为此, 笔者特 提出以下观点与思路供同道参考 [16 ] : 超早期( 6 h 内) 应以溶栓药物为主,神经保护剂与针灸为辅; 急 性期( 6 h ~7 d) 治疗应神经保护剂与针灸并重; 恢 复及后遗症期( 7 d 后) 治疗应以针灸为主, 改善大 脑代谢药物及中药为辅。

除上述 8 种流派外, 还有手针疗法、 眼针疗法、 督脉十三针方、 耳针疗法、 电针疗法、 立体网状针刺 法、 灸法、 火罐法、 按时取穴法、 合谷刺法、 芒针法、 巨 刺法等治疗中风病的针灸疗法, 在临床上应用均取 得了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 针灸治疗中风病卓有成效, 安全性 高, 不良反应少, 方法丰富多彩, 流派纷呈, 为临床进 一步推广运用和提高中风病的疗效提供了有益的依 据和参考。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倪光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