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胃肠减压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合并麻痹性肠梗阻, 患者多并发短暂性器官功能衰竭, 导致胃肠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 影响疾病转归。笔者采用改良胃肠减压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53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 效果较佳,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5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 男21例, 女31例;平均年龄 (46.91±4.11) 岁;平均病程 (19.35±3.31) d。观察组53例, 男24例, 女29例;平均年龄 (47.09±4.16) 岁;平均病程 (19.41±3.36) d。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实验室、X线、超声等检查确诊, 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1];入选患者严重程度为中度 (伴有脏器功能障碍<48h) 。
1.3 排除标准
有药物禁忌证者;妊娠哺乳期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保肝利胆、抑酶抑酸、液体复苏、抗炎、肠外营养等常规治疗。
2.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传统胃肠减压联合中药保留灌肠。 (1) 胃管开口连接负压引流瓶行胃肠减压, 倾倒鼻饲液及引流液时断开引流瓶。 (2) 中药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 臀部抬高10cm,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中药药液 (大黄12g, 木香10g, 槟榔10g, 煎煮而成) 连接肛管, 置入直肠内15cm缓慢推注。每日1次, 治疗7d。
2.2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改良胃肠减压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 (1) 在行鼻胆管引流术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时, 置入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连接负压吸引器行胃肠减压。每隔2h注入38℃健胃清肠剂 (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产, 甘药制字Z11012103) 50mL, 注意清洗导管。 (2)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 臀部抬高15cm, 采用DRW-B型14F胃管润滑后插入肛门60cm, 体位转为右侧卧位, 继续插入胃管, 直至85cm, 应用恒温注射器注入38℃灌肠中药液500mL, 液面与肛门距离保持在55cm左右, 协助患者取膝胸卧位。每次30min, 每日2次, 治疗7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24h引流量、血内毒素异常时间、血淀粉酶异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胃肠功能改善效果比较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各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24h引流量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血内毒素异常时间及血淀粉酶异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各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胃肠减压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是临床上针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 通过负压吸引, 吸出聚集于胃肠道的液体、气体, 降低胃肠道压力, 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炎症及症状体征, 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础。中药灌肠通过将中药煎剂保留于结直肠内, 通过肠黏膜吸收药物, 提升灌流量, 清除肠内毒素, 加快肠蠕动, 提升治疗效果。方中大黄清湿热, 攻积滞, 泻火凉血, 祛瘀解毒;木香行气调中, 健脾消滞, 调节胃肠滞气;槟榔破积降气, 行水行滞。现代药理学表明, 大黄内的鞣质类及番泻苷具有抑制、兴奋胃肠的双重作用, 在分解后产生大黄酸蒽酮, 刺激大肠黏膜, 通过抑制Na+、K+-ATP酶, 阻止Na+转运, 提升肠内渗透压, 保留水分, 增加肠蠕动, 有效消除氧自由基, 降低再灌注期小肠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 改善肠道肠壁血管通透性, 避免内毒素进入血循环及肠道细菌移位;木香具有兴奋小肠、对抗肠肌痉挛的作用[2]。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24h引流量、血内毒素异常时间、血淀粉酶异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证实改良胃肠减压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能是由于传统减压法仅用胃管进行减压, 而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仅表现为上腹胀, 严重时甚至出现多肠段扩张, 胃管减压效果显著下降, 同时中药保留灌肠插入较浅, 药液覆盖结肠范围较小, 患者由于腹压过高多在药液尚未完全灌入时即排泄, 进一步降低治疗效果[3]。而改良后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进入位置较深, 能够对胃肠道内的液体及气体进行充分引流, 效果明显, 本研究中观察组24h引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亦证实了这一观点。中药保留灌肠通过提升胃管插入深度, 使药液能够更深入结肠内部, 治疗中改变体位能使药液完全覆盖左半结肠与部分右半结肠, 显著提升药液与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 提升药液的吸收速度, 进而提升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 改良胃肠减压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通过延长胃管深入长度, 提升肠道黏膜与药液的接触面积, 有效提升引流量,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应用于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轻经济压力,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声生, 李慧臻.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2017) [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 33 (11) :2052-2057.
[2]赵瑞琴, 罗丽丹.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刮痧治疗低位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7, 25 (4) :40-41.
[3]何峰.中药保留灌肠在急性胰腺炎应用与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 (19) :2909-2911.
[4]唐锐, 汪佳明, 王颖.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改良胃肠减压及保留灌肠护理[J].护理学报, 2016, 23 (12) :52-53.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关春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