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胃肠疾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克罗恩病(克隆氏病)沈舒文现举3例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5-04-01
    克罗恩病于1932年由Crohn等人最早描述,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克罗恩(以前叫克隆氏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胃肠道炎性肉芽性疾病,原因至今不明。病变可发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但以末段回肠和右半结肠最多见。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沈舒文根据本病腹痛、腹泻、便血、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主要临床特征,从宏观辨证层面采用分病期、辨虚实、标本兼治,在胃肠道肉芽肿的微观病理层面兼用消痰散结。他认为在疾病的活动期腹痛、腹泻、结肠溃疡、血便、发热突出,为气滞、痰结、毒蕴、肠络受伤,病以标实为主,治标实根据上述症状以行气、散结、解毒、凉血为主。病情迁延日久,因实致虚,标实缓解,贫血、溃疡、消瘦乏力本虚显露,病呈虚实兼夹之变,在祛邪治标的同时兼补其虚,以治其本。尤其坚持一个补虚治本的较长疗程,防止病情复发。现举3例。
 
    脾不统血,痰结肠络案
 
    司某,男,52岁。2013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右下腹疼痛,间断便血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右下腹疼痛,便血,在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行结肠镜检查报告示小肠多发溃疡及黏膜缺损样改变;取活检病理报告示(回盲部位)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诊断为克罗恩病,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点滴,继后口服强的松、美沙拉嗪肠溶片等治疗,腹痛减轻而出院。出院1周后出现大便带血,腹痛,排便时痛甚,大便隐血(+++)。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76g/L,血沉23mm/h,超敏C反应蛋白3.24mg/L。患者面色晄白,困倦乏力,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腻,脉沉细。
 
    西医诊断:克罗恩病;继发性贫血。
 
    中医诊断:腹痛;便血。辨证:脾不统血,痰结肠络。
 
    治法:补脾统血,消散痰瘀。
 
    方药:生晒参10克(另煎),黄芪3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鹿角胶15克(烊化),白及15克(冲服),炮姜12克,侧柏炭20克,三七粉4克(冲服),浙贝母15克,土贝母20克,川楝子12克,赤芍15克,炙甘草6克。12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
 
    二诊(2013年4月11日):自诉便血次数减少,仍感右下腹疼痛,困倦乏力好转,食欲增强。舌红,苔白腻,脉沉细。调整方药:上方去侧柏炭、三七粉、浙贝母、川楝子、赤芍,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花蕊石30克,地锦草20克,白芍30克。12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
 
    三诊(2013年4月28日):自诉右下腹疼痛消失,查大便隐血(-);血红蛋白98g/L。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数。上方去炮姜、花蕊石,加木香10克。10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巩固疗效。
 
    脾虚湿阻,气滞痰结案
 
    李某,男,45岁。2012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腹泻,间歇性腹痛,伴关节痛5个月。现病史:5月前逐渐出现间歇性腹泻,右下腹疼痛,便血2次,关节疼痛,口舌生疮,午后发热,曾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治,肠镜检查示结肠节段性溃疡、炎症;病理报告示(降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结节样肉芽肿;血常规:白细胞 7.26×109/L,血红蛋白 69.5g/L,血沉24mm/h,超敏C反应蛋白2.61mg/L。诊断为克罗恩病。住院治疗1月,发热消失,腹痛减轻而出院。出院后又出现间歇性腹痛,腹泻、肠鸣,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反复出现来陕就诊。患者贫血面容,困倦乏力,口腔有散在性溃疡面,右下腹压痛明显,疑似包块,双下肢关节周围见多个皮下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西医诊断:克罗恩病。
 
    中医诊断:腹泻;口疮;痹证。辨证:脾虚气滞,湿阻痰结。
 
    治法:补脾止泻,行气化痰。
 
    方药: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另煎),白术15克,干姜12克,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白芍30克,木瓜15克,乌梅15克,夏枯草15克,浙贝母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炙甘草6克。18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二诊(2012年4月10日):自诉腹泻消失,偶尔出现一过性腹痛,但关节疼痛未明显好转,口腔溃疡未愈,困倦乏力,食欲差,少寐。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上方去黄芪、干姜、夏枯草、浙贝母,加当归12克,透骨草15克,鸡血藤20克,络石藤30克,川牛膝15克。18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三诊(2012年5月6日):自诉腹痛、腹泻未出现,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口舌生疮时好时发,精神好转,但食欲仍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患者要求停药。从补脾温中、行气散结调治以巩固疗效。方药:生晒参10克(另煎),白术15克,干姜12克,补骨脂15克,白芍30克,陈皮12克,防风10克,乌药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竹叶1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12剂后口疮痊愈、食纳正常。
 
    阴虚火旺,风湿滞络案
 
    王某,女,40岁。2011年4月11日初诊。
 
    主诉:腹痛伴肠鸣、便血7月,口腔多发溃疡1周。现病史:患者于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伴肠鸣,期间便血3次,送西安某医院消化内科,查血红蛋白82g/L,给止血药,便血停止后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溃疡;病理检查示(降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住院期间出现间断发热,伴大便次数增多,血沉及C反应蛋白增高,确诊为克罗恩病,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7日后改口服强的松、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发热缓解,仅有关节疼痛、牙龈肿痛而出院。出院1周后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牙龈红肿,全身大关节疼痛,腰背疼痛,困倦乏力,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邀沈舒文会诊。查体见患者贫血面容,口腔散在多发性溃疡,全身关节疼痛,双下肢多处见2~3厘米红斑,并见散在5个皮下结节。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4g/L,白细胞7.80×109/L,快速血沉21mm/h,超敏C反应蛋白2.69mg/L。肠镜报告示克罗恩病缓解期;病理检查示黏膜慢性炎。舌红,苔黄,脉沉缓。
 
    西医诊断:克罗恩病。
 
    中医诊断:口糜;痹证。辨证:阴虚火旺,风湿滞络。
 
    治法:滋阴降火,通络散结。
 
    方药:麦冬10克,天冬10克,生地15克,黄连6克,知母12克,枇杷叶10克,竹叶10克,五加皮15克,海风藤15克,透骨草15克,浙贝母15克,紫草15克,丹皮10克。12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停服强的松。
 
    二诊(2011年4月25日):自诉口腔溃疡面基本消失,大便每日1次,大关节疼痛消失,仅左膝关节时有疼痛,左手腕时胀满不适,舌淡,苔腻略黄,脉沉略细。辨证:肺胃阴虚,风湿滞络。调整方药:上方去知母、枇杷叶、五加皮、海风藤、透骨草、紫草、丹皮,加人参10克(另煎),佛手12克,千年健15克,威灵仙15克,鸡血藤20克,川牛膝12克,白蔻仁5克(后下)。12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停服美沙拉嗪肠溶片。
 
    三诊(2011年5月9日):自诉双下肢红斑变淡,皮下硬结减少到各有1枚(2厘米×3厘米),压痛明显,推之不移。病检示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完整,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少量淋巴浸润。困倦乏力,腰困,时有潮热。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数。辨证:阴虚火旺,痰瘀结核。方药:鳖甲20克(先煎),青蒿10克(后下),地骨皮15克,生地15克,竹叶10克,浙贝母15克,山慈菇15克,夏枯草15克,丹皮10克,紫草15克,川牛膝12克,炙甘草3克。12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四诊(2011年6月27日):自诉下肢红斑消失,硬结变小,饮食正常,无腹痛,近期失眠多汗。血常规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64mg/L;肠镜报告示未见异常。
 
    按 克罗恩病病情复杂,其病变涉及全消化道口腔至肛门任何部位,病变中心外延又可出现肠外病损。临床根据腹痛、腹泻、便血等肠道的病变及肠外损害症状,结合肠镜、病理即可诊断。辨证以主要症状为依据,如腹痛辨气滞与痰瘀,腹泻辨寒湿与湿热,腹块辨痰结与瘀凝,便血辨热伤络破还是脾不统血,毒蕴不散可发热,气血亏损见贫血,阴虚火旺见口舌生疮,风窜经络则关节痛。验案1便血从脾不统血治,腹痛从气滞痰结诊治;验案2重点从温补脾肾治腹泻,行气破痰结治腹痛;验案3以口腔溃疡久延不愈及关节疼痛、红斑、困倦乏力等肠外损害为主,从阴虚火旺、风窜经络治疗可获效。本病的特征为肠黏膜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具有中医痰结毒蕴的特征,当从痰结治,如验案中用夏枯草、浙贝母、土贝母化痰散结药。腹痛明显兼调气血,化痰药与川楝子、乌药、三棱、莪术等行气化瘀药相配。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