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胃肠疾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推拿手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12-27
推拿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伴脊柱相关疾病1例
 
患者,女,53岁,2017年7月5日初诊。患者2017年3月初生气后腹胀、泄泻,遂至推拿门诊求诊。自诉因家庭及事业变动,心情郁闷不舒;每遇工作紧张时,自觉左侧腹部疼痛,肠鸣矢气,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周3次,粪质稀薄,时有完谷不化之溏泄物。

刻下症:精神倦怠,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腰部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体格检查:腹软,左上腹喜揉喜按,L4、L5棘突稍偏向左侧,左侧棘突旁开1.5 cm处肌肉紧张度稍高,轻压痛。辅助检查:结肠镜示大肠黏膜血管走向清晰,无充血水肿;大便常规加隐血(-);腰椎正位DR:L3~4、L4~5棘突左侧偏歪,余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肝气乘脾型)。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屈曲(以腹部放松为度),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剑突以下、耻骨联合以上),术者取坐位(坐于患者右侧,面对患者),将治疗巾轻柔地放于腹部施术部位,调匀呼吸,右手操作。①一指禅推法推中脘3 min,然后以一指禅推法推任脉(中脘至关元)3~5遍,以阑门、神阙、气海、关元为重点。②五指并拢,掌心覆盖于脐部,缓慢施以颤抖法5 min左右;掌根离腹,中指抖动点压中脘,随患者呼吸上下反复点压3~5次。③以神阙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掌摩腹部5 min,以腹部温热舒适为度。④单手提拿3次双侧天枢后,摇动5~8次。⑤分推腹阴阳:两手拇指从上脘左右八字分推,依次向下至肚角。⑥点按腧穴:以右手中指点按章门、期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每穴30 s,以患者耐受为度。⑦患者取俯卧位,一指禅推法施于腰部左右两侧膀胱经,每侧5 min,以L4、L5棘突旁为重。⑧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呈屈髋屈膝位,健肢自然伸直,医者以一肘推按患者肩前部,另一肘抵住患者同侧臀部,向对侧扭转,并协调施力,小幅度扭转直至腰部完全放松,待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时,稍停片刻,将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进行相反方向扳动,然后以巧力寸劲施以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咔咔”的弹响声,整复完毕。⑨患者取俯卧位,以擦法施术于腰部左右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自诉第1次治疗后,腹胀、腹痛减轻,效不更方;腹部推拿8次后,胃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未继续进行治疗,随访2个月无复发。
 
按语: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多认为与精神、心理、饮食、肠道菌群失调、肠动力改变和/或肠敏感性增强等多种因素有关[1]。本案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属中医“泄泻”“大肠泄”“腹痛”等范畴,又因其发病与情志因素相关,亦属于“郁证”范畴[2]。中医认为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通过对腹部施以特定的推拿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吴汉卿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治之于外,调之于内”的原理,以及现代医学中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射规律、脊神经及内脏神经分布支配区域、背部经穴分布规律,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将L3~5、外至竖脊肌外缘线约6 cm的两条横线的连线区域称为肠道疾病相关诊疗区[3],其在《中医脊诊整脊与微创新技术》中介绍了通过运用中医动静脊诊治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及临床疑难杂症的新方法[4]。吴文刚等[5]治疗1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摩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按法、震颤法、法、擦法等推拿手法,治疗3 d后,痊愈11例(84.6%),显效1例(7.7%),有效1例(7.7%)。笔者将不断总结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经验,完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筠,谢建群.中医药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2):55-58.
[2]李熠萌,郑舜华.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2):31-33.
[3]吴汉卿,吴军尚.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挂图[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
[4]吴汉卿.中医脊诊整脊与微创新技术[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吴文刚,李刚.推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74-7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杨喜波 张治华 赵志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