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子宫疾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宫颈癌放射性肠炎1例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1-31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居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1]。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肿瘤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放射性肠炎不仅可以造成放疗中断, 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笔者采用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宫颈癌放射性肠炎1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
 
患者, 女, 51岁, 2017年8月24日初诊。主诉:腹泻伴腹痛20余天。患者于2017年7月在北京某肿瘤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出院后继续放化疗治疗, 在第2次放疗后出现腹泻症状, 每日7~8次, 黄色稀水样便, 腹痛, 四肢无力, 自服药物缓解后进行化疗治疗。随后患者腹泻越发严重, 每日20余次, 黄色稀水样便, 里急后重, 严重时肛门脱出, 腹痛, 恶心呕吐, 纳差, 周身不适, 四肢乏力。2017年8月4日就诊于武警总医院, 诊断为“放射性肠炎”并收治入院。住院后予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肠内营养等对症治疗, 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患者仍有腹泻症状, 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就诊时症见:腹泻, 每日4~5次, 大便稀薄, 腹痛, 严重时肛门脱出, 腹部喜暖, 腰部酸软怕冷, 纳差, 神疲乏力, 面色白, 舌质淡苔白, 脉细弱。中医诊断为泄泻;辨证为脾肾两虚、湿邪内盛证。治疗宜健脾补肾, 祛湿止泻。
 
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分、滑肉门、外陵、大横、下风湿点, 上述穴位均取双侧。操作:依照薄氏腹针取穴定位标准,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选取0.22mm×40mm毫针, 按选穴顺序针刺, 主穴深刺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 辅穴中刺 (水分、滑肉门、外陵、大横、下风湿点) , 不要求酸、麻、胀、痛针感。将2段 (每节4cm) 艾条一端点燃后置于灸盒中, 于针刺后将其置于神阙穴处, 留针及施灸均为30~40min。每周治疗4次, 共治疗3周。嘱患者注意饮食调理, 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注意饮食卫生。
 
治疗1次后患者诉当日腹泻1次, 夹有未消化食物, 腹痛减轻。治疗3次后, 腹泻明显好转, 每周腹泻4次, 疼痛轻微, 食欲增加, 腹部及腰部无明显怕冷症状, 体力增加。治疗8次后, 患者已无腹泻、腹痛症状, 大便基本正常, 纳可, 精神可。治疗12次后, 患者正常排便, 诸症痊愈, 精神佳, 面色红。随访患者半年, 大便正常, 精神佳, 无其他不适。
 
按语:放射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完谷不化、排出血样便或黏液便、里急后重等。目前针对放射性肠炎, 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本病属于中医“泄泻”“腹痛”“便血”“下痢”等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湿盛则濡泄。”《素问·举痛论篇》指出:“寒邪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 故后泄腹痛矣。”《灵枢·师传》曰:“胃中寒, 则腹胀, 肠中寒, 则肠鸣腹泻。”《景岳全书·泄泻》中记载“泄泻之本, 无不由于脾胃”“肾为胃关, 开窍于二阴, 所以二便之开闭, 皆肾脏之所主, 今肾中阳气不足, 则命门火衰, 而阴寒独盛……即令人洞泻不止也”。《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治泄9法。由此可见, 泄泻病位在肠, 主病之脏在脾, 与胃、肾、肝关系密切。脾胃受损, 脾运失司, 小肠无以分清泌浊, 大肠无法传化, 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混合而下, 则为泄泻。
 
肿瘤患者多正气亏虚, 中医认为放射线在中医属于“火热之毒”, 故放射性肠炎属于正虚邪侵[3]。本案患者就诊时症见腹泻, 腹部喜暖, 腰部酸软怕冷, 纳差, 神疲乏力, 舌淡白, 脉细弱。中医诊断为泄泻;辨证为脾肾两虚、湿邪内盛证。采用腹针结合艾灸治疗。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在腹针中称为“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 气海为气之海, 关元培肾固本, 四穴合用, 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 具有调脾胃、补肝肾的作用。滑肉门、外陵为“腹四关”, 通调气血, 疏理经气, 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针灸大成》曰:“腹内疼痛……如不愈, 复刺后穴:关元, 水分, 天枢。”水分为任脉穴, 可消炎止痛。大横为脾经穴, 可健脾益气, 燥湿止泻。下风湿点为腹针特效穴, 有调理下焦、止痛的作用。《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火, 以火性热而至速, 体柔而用刚, 能消阴霾, 走而不守, 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 能通十二经, 入三阴, 理气血以治百病, 效如反掌。”《针灸资生经》指出:“若灸溏泻……宜先灸脐中, 次灸关元等穴。”艾灸具有温阳补气、理气和中、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等作用, 可激发人体正气, 增强抗病能力。将温灸盒放于神阙穴, 有助于气血向全身运行, 升清降浊, 止痛止泻。
 
腹针疗法[4]是薄智云教授经过20多年的研究创建的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天、后天经络, 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疗法, 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腹针治疗在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 其特点是从调理脏腑入手, 兼顾经脉和局部。综上所述, 腹针结合艾灸不仅能够治愈患者的不适症状, 又能改善脏腑功能, 提高机体正气, 增强抗病能力, 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周晖, 卢淮武, 彭永排, 等.《2015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 (3) :185-191.
[2]陈悦, 谢瑞莲.乌司他丁治疗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 (34) :66-67.
[3]李敏.艾灸在宫颈癌放疗中防治急性放射性肠炎效果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4]薄智云.腹针无痛治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美红 李建媛
Tag标签: 宫颈癌(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