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法是推拿治疗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即用指、掌、拳或肘紧贴于人体一定部位,作单方向的直线移动,返回时不用力。本法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散结,活血消淤的功能,其重点在于“通”。用于治疗气血瘀滞的风湿痹痛、劳损、宿伤以及筋肉拘急等软组织疾患。推法根据着力的轻重和动作的方向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此处仅介绍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见小儿推拿。平推法根据病情和治疗部位的不同又有拇指平推法、掌平推法、拳平推法、肘平推法。 1.手法、要领和适应部位 ②掌推法:用手掌或掌根着力向一定方向平稳推动(图2—1—17)。单以掌根操作者称为掌根推法。 ③拳推法: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指间关节突起处着力,作直线推动(图2—1—18)。 ④肘推法:术者肘关节屈曲,用尺骨鹰嘴突起处(肘尖)着力,作平稳缓慢的直线推动,如图2—1—19所示。 (2)动作要领 ①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不可忽轻忽重。 ②推法带有明显的方向性,需掌握正直的移动方向。它是单方向直线推进,返回时不用力。也不追求温热感觉,与擦法的往返运动有所区别。 ③向下的压力应均匀适中,过重则用力涩滞,易引起皮肤折叠甚至产生破损;过轻则虚浮无根,不能达到足够的刺激量。 ④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不可过快。 ⑤拇指平推法在推进过程中,可在重点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行缓和的按揉动作。 (3)适应部位 ①拇指推法:常用于额部、背部、肩颈、四肢等部位。有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淤散结、缓解软组织痉挛等作用。主治根据所推的穴位和经络而有所不同。推八骼可用于便秘、腹泻、痛经、月经不调、遗尿等。以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印堂穴推到前发际正中的神庭穴称为“开天门”,可用于头痛、感冒发热、失眠等证;从翳风穴沿胸锁乳突肌推至锁骨上窝,称为“推桥弓”,用于落枕、眩晕、头痛、高血压、失眠等证。 ②掌推法:本法刺激较缓和,是活血解痉的有效方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大腿部等。治疗腰背酸痛、四肢肌肉酸痛、紧张痉挛、胸腹胀满等证。 ③拳推法:本法是推法中刺激较强的一种手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又感觉较为迟钝者。 ④肘推法:本法是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仅适用于身体强壮;肌肉厚实的部分病人的脊柱两侧肌群、臀部和大腿后部。腰背顽固性风湿痹痛、肌肉僵硬、迁延日久的腰腿痛、局部感觉迟钝者可考虑使用本法。 2.临床举例
(1)尿潴留 病人仰卧,两足跟并拢,髋关节外旋,微屈膝约呈130度角。医者将左手拇指固定在股内侧肌后缘,也就是膝关节内侧距胭横纹头3寸处,右手用掌推法沿大腿内侧推向腹股沟,左右各推300次。病人两下肢微微展开伸平,医者将右手放在病人脐部,摸清膀胱基底部后,慢慢揉摩之,并将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成直角或成钝角,按放于膀胱两侧,同时轻轻地按摩,或将大拇指角度收小,左手掌轻轻地揉摩滑动,右手同时向外阴方向稍稍揉摩,推脐且稍加压以刺激膀胱而利于排尿。 (2)慢性腰痛 病人取俯卧位,用推法(体形丰腴、肌肉厚实者可用拳推法或肘推法),在脊椎两旁推2~3分钟,再施滚法于腰部两侧竖脊肌,同时结合腰后伸被动活动。接着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及上谬、次谬穴,并拿委中,以酸胀为度。最后斜扳腰椎关节。 (3)呃逆 病人取仰卧位,医生先用小鱼际和四指着力挤推脐周围,接着,摩上腹部,以肋骨下缘为主,然后按中脘穴,分推膻中穴。 3.注意事项
(1)用力较重时,应在施术部位上涂抹少许油性介质(如葱姜水、酒精、香油,药膏或清水),以保护皮肤和加强手法的治疗效果。 (2)肘推法是推法中刺激最强的手法,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受术者的耐受性选择运用。老弱和瘦小者慎用。 (3)推法操作时一般需暴露受术部位。因此,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防止病人着凉。 (4)手法治疗尿潴留,要注意其适应证。凡是非阻塞性尿潴留,均为推拿的适应证;而阻塞性尿潴留,如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下尿路结石等,则非推拿之所宜。在治疗癃闭过程中,用力必须均匀,一般先轻后重,由上而下,切忌一开始就用力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