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推拿按摩进入了又一次高潮。在此期间,推拿按摩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按摩教育走上了正规;按摩也有了明确的定义和明确的治疗范围,骨伤疗法隶属按摩科;膏摩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隋代政府设立了正规的宫廷“太医署”。其职能包括培养医生和为宫廷医疗服务。《唐六典》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博士20人,按摩师120人,按摩生100人。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各病证之后均不列方药,但却附以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其中包括大量按摩法,主要是自我按摩法。 唐代太医院对按摩科设置作了裁减,设有按摩博士1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按摩生15人(图1—1—4)。《唐六典》记载:“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消息导引之法,以除人八疾:一曰风,二曰寒,三曰暑,四曰湿,五曰饥,六曰饱,七曰劳,八曰逸。凡人支节府藏积而疾生,导而宣之,使内疾不留,外邪不入。若损伤折跌者,以法正之。”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对按摩与导引作了定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
稍晚的五代大书法家杨凝式,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神仙起居法”真迹(图1—1—5)。他在诗中既倡导“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的自我操作方式,也不反对“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的互助式保健按摩。我国的按摩在唐代已传往海外。日本于公元702年颁布的“大宝令”,其“按摩”一科,就与我国唐代的编制完全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