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椎
[取法] 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七颈椎棘突(低头项后最高点)下凹陷中取穴。(图1—39)
[保健与治疗作用] 热病,咳嗽,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癫痫,中暑,呕吐,风疹。
②哑门
[取法] 正坐,头稍前倾,于头后正中线入发髻0.5寸之凹陷处取穴。(图1—39)
[保健与治疗作用]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中风,癫痫,呕吐。
③风府
[取法] 正坐,头微前倾,于头后正中线上,后发髻直上1寸处取穴。(图1—39)
[保健与治疗作用] 癫痫,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强痛,目痛,鼻塞,鼻出血。
④脑户
[取法] 正坐或俯伏,于头部中线,枕骨粗隆上缘之凹陷处取穴。(图1—39)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痫,甲状腺肿大。
⑤强间
[取法] 正坐或俯伏,在后发髻中线上4寸;或当风府与百会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图1—39)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痫,烦心,失眠,口歪。
⑥后项
[取法] 正坐或俯伏,在后发髻中线上5.5寸外,或当前、后发髻连线中点向后0.5寸处取穴。(图1—39)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痛,眩晕,项强,烦心,失眠,癫痫。
⑦百会
[取法] 正坐,在后发髻中线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图1—40)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痛,眩晕,健忘,惊悸,中风不语,癫狂痫症,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泄泻。
⑧前顶
[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髻3.5寸处取穴。(图1—40)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顶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小儿惊风,癫痫。
⑨囟会
[取法] 正坐或仰靠,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髻2寸处取穴。(图1—40)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痛,目眩,面肿,鼻炎,鼻出血,小儿惊风,癫痫,嗜睡。
⑩上星
[取法] 正坐仰靠,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髻1寸取穴。(图1—40)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痛,鼻炎,鼻出血,癫痫,小儿惊风,疟疾。
11神庭
[取法] 正坐仰靠,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髻0.5寸处取穴。(图1—41)
[保健与治疗作用]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白内障,夜盲,鼻炎,鼻出血,癫痫,小儿惊风。
12素髎
[取法] 正坐仰靠或仰卧,当鼻背下端之鼻尖处取穴。
[保健与治疗作用l 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息肉,酒渣鼻,惊厥,昏迷。
13水沟(又名人中)
[取法] 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图1-41)
[保健与治疗作用] 昏迷,晕厥,中暑,癫痫,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瘟疫,挫闪腰疼。
14兑端
[取法] 正坐仰靠,于人中沟下端之红唇与皮肤移行处取穴。(图1-41)
[保健与治疗作用] 昏迷,晕厥,癫狂,癔病,口歪唇动,消渴嗜饮,口疮,齿痛,鼻塞。
15龈交
[取法] 正坐或仰靠,提起上唇,于上唇系带与齿龈之移很处取穴。(图1-41)
[保健与治疗作用] 齿龈肿痛,口歪,齿衄,鼻炎,面赤颊肿,面部疮癣,癫痫,项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