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 [穴名解]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豌豆骨)下凹陷之处,故名。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图8-8-1)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豆掌韧带。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神经、尺神经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浅静脉等。深层有尺动、静脉的分支或后支。 [取法]侧掌,掌心向前,由后溪穴直向上推,当两骨(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结合部的凹陷中取穴。 [简易取法]手背尺侧,三角骨的前边。手背尺侧,三角骨的前边。 [功用]疏散风邪,清利湿热。 [主治]目流冷泪,目翳,耳鸣,鼻塞,鼽衄,喉痹,颊肿引耳等。消渴,腰疼,颈项颔肿,热病汗不出,黄疸,疟疾,头痛,胁痛,呕吐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配穴举例]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主治高热,惊风;配太冲、阳陵泉,主治黄疽,胁痛,胆囊炎;配足三里、三阴交,主治消渴。 [附注]“原”穴。 [现代研究]针刺腕骨穴可使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加,并有便意感。有报道局限性刺激腕骨穴,可引导出皮层诱发电位,与非穴位区有显著差异。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胆囊炎,腕、肘及指关节炎,口腔炎,角膜白斑,耳鸣,头痛,呕吐,胸膜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