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学简编》始称“耳和”。《针灸甲乙经》“耳前锐发下横动脉,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别名]锐发下。 [穴名解]和,和谐,指声音调和。空穴也。穴为手少阳经之空穴,当耳根前,颧骨弓后上方凹陷处。肾和则耳能闻五音,本穴主治耳疾,能和调听觉,故为和。 [位置]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图8-7-9)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颞浅动、静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颞深前、后神经,均是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分支。 [取法]正坐或侧伏,在耳门前上方,平耳根前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处取穴。 [简易取法]耳根上缘前,颞浅动脉后缘取穴。 [功用]祛风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头重痛,颔颊肿等。 [刺灸法]正坐或仰卧位取穴。斜刺0.1—0.3寸;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3—5分钟。 [配穴举例]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鸣;配颊车、地仓、阳白,主治面神经麻痹;配太阳、印堂、足临泣,主治偏头痛。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