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针灸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浅谈《刺法灸法学》操作技能教学中针刺基本能力的培养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2-03
《刺法灸法学》 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操作 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是针灸 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刺法灸法学包括几十种不同 针具及刺激方法、刺激强度、刺激部位的针灸治疗技 术, 这些技术是基于历代针灸学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 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刺法灸法学》的学 习是一个技能训练的过程。同时, 《刺法灸法学》是 《经络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的桥梁课程, 《刺 法灸法学》中操作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到临床的安 全性和疗效。因此, 《刺法灸法学》的应用是一个长 期的实践过程,随着临床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要求, 《刺法灸法学》中操作技能训练成为《刺法灸 法学》课程教学的灵魂。诸多针具及刺激方法中,毫 针刺法是每一个针灸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毫针刺法, 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至 关重要 [2] 。 目前, 《刺法灸法学》的刺法部分实操课的教学 主要涉及练针法、毫针进针法、毫针行针法、分部腧 穴毫针刺法、辅助针刺手法、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 气法 [3] 。 刺法的操作涉及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和临床 常用的刺法 [4] 。 然而笔者认为支撑各种技术的还应当 是一种能力的训练,这种能力为针刺基本能力。针刺 基本能力包括治神养气的能力、触觉感知的能力,而 后才应当是具体刺法的操作训练。

1 治神养气的能力

治神养气的能力是《刺法灸法学》针刺基本能力 的根本。治神法又称守神法,古代医籍及现代临床高 度重视治神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5 - 7] 。 《素问· 宝命全 形论》曰: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 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 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凡刺之 真,必先治神。 ”该条文强调用针刺方法治疗疾病, 一般人不知针刺的道理及其奥妙,首先要治神,其次 要养气。气是人与自然相沟通,并进行感应的内在基 础 [8] , 医生通过集中意念对患者进行精神调摄及施以 一定的针刺手法,促使针下得气,气至病所以提高临 床疗效。只有提高医者的治神养气的能力,进而才能 与患者互动,调动患者的正气,提高临床疗效。 《刺 法灸法学》 的教学实操课中针刺基本功的训练首先是 培养学生自身治神养气能力,该能力的积累,是针刺 教学实操课针刺基本功训练的根本。

治神养气的能力可通过站桩、打坐等培养。在安 静的状态下, “澄其心、安其神” ,通过调节呼吸、放 松形体、调控精神,达到精神或意识的澄清透明,放 空外界的纷扰而“无为” 。与此同时,意识回归身体, 感知自身身体的变化, 并感知自己与环境之间信息互 动,实现完全的安静和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敏感性, 实现“无不为” ,为后期触觉感知能力的训练打下基 础。 《灵枢·终始》载: “深居静处,占神往来” ,与 道家《清静经》的主旨“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一致,即一个人能够常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生 命上来。 在清静的状态下是能够大量地感知周围的信 息。该经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天地悉皆归”神秘主 义境界论 [9] 。

2 触觉感知的能力

触觉感知的能力, 是指通过触觉能够感知针刺前 后各种不同组织触发的不同手感, 患者不同的主诉所 伴随的不同针感, 以及针刺后机体对针刺产生的反应 性的感觉。 简单地说, 在针刺中触觉感知能力的训练, 也就是感觉的训练。 中医学系统中对患者的信息收集 基本依靠望、闻、问、切,主要靠感觉器官,因此感 官是否灵敏直接关系到医者的医术和医者对患者病 理状态的认识。通过对触觉进行训练,使医者触觉变 得敏感,能感知针体刺到各种组织的感觉,以及感知 患者机体对针刺到组织后的具体反应。具体来讲,针 刺入穴位之后, 医者以针为媒介物靠触觉感知针尖的 位置、方向和刺入部位的组织类型,就像是盲人的手 杖。这种触觉感知的能力是《刺法灸法学》教学实操 课针刺基本功训练的灵魂。

触觉感知能力的训练,是指在治神养气的基础 上, 感知捕获信息的差异, 并非简单的触摸外界事物, 如不同温度的水表面气流的差异。 进行触觉感知能力 的训练,应当闭目塞耳,切断干扰信息源,刻意培养 双手的感知能力, 充分地感知自己、 感知周围的环境, 把意识延伸出去,通过空气、肌肉感知更深层次、更 具体的信息。即“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 魂魄不散” ( 《灵枢·终始》 ) 。犹如脉诊,五脏六腑之 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是寸口脉能够诊察 脏腑信息的基础 [10] 。 《素问·经脉别论》记载: “黄 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 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 (脉)皆为变也。 ”这 是讲人体受到惊吓或恐怖, 甚至因动静之间的变化, 脉搏都会随之改变 [11] 。因为寸口脉管周围组织携带 不同脏腑的各类信息, 医者通过寸口脉各分部血管壁 和血管周围组织形态等信息学改变进而感知脏腑病 变疾病,甚至通过“脉象读心术” 。

除此之外, 我们可以通过感受同一部位差异来进 行训练,在训练有素的医者的引导下,感知同一患者 双侧肩部的信息差异,或不同患者(年龄、性别、体 温、胖瘦、高矮、疾病类型、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 不同)的更深层次、更为具体的信息差异,最终使医 者感知“气” ,包含各类病理信息的“气” 。医者方能 感知到针刺得气“酸麻肿胀”所伴随的经穴处一系列 的“若有得” “若有失”的信息变化。如“言实与虚, 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言补者佖 然若有得也, 泻则恍然若有失也” ( 《灵枢• 小针解》 ) , 最终达到“神在秋毫,属意病者” ( 《灵枢·九针十二 原》 ) 。怡神于针尖,明察针下气机的变化 [12 - 13] ,一定 程度上影响病人的意识情志活动 [14 - 15] , 达到调气治病 的目的,即“瞻其目制其神,令气易行” ( 《素问·针 解》 ) 。 古人针刺, 在行针操作中通过看着病人的眼睛, 进而影响病人的“神”和“意” ,进而影响“气” 。因 “意为气之帅” “意行则气行” “意止则气止” 。通过 眼神的交流,能最直接地影响到“气” 。

在感知作为支撑的前提下, 左右手配合起来对针 的把握和控制,也是针刺基本能力训练的内容。 《灵 枢·九针十二原》曰: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 至而去之。左手持“针刺的位置” ,右手持“针” ,通 过左手驾驭针和针刺的位置,达到右手针刺的目的。 左手一定敏感地感知针下的情况,下针如有神,才能 对针有所控制,因此左手触觉的训练也是特别重要 的。 《难经·七十八难》记载“知为针者信其左,不 知为针者信其右。 ”即是强调左手在针刺过程中的作 用是右手无可取代的, 针灸医生应对左手在针刺过程 中的应用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左手感知局部经气所 在,通过揣摸、按压手法准确定位腧穴;弹努手法能 激发经气、促使得气;爪切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 或减轻进针时的疼痛; 循摄和按压手法的配合应用能 诱导气至病所。

《难经》论针法八十难曰: “经言有见如入,有 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 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 入, 有见如出也。 ” “气至” 实为针刺治疗前, 押手 (左 手)在针刺部位的手下感应,发生在进针之前,而非 进针后得到的患者或医者的感觉,该“气至” “气尽” 是通过押手(左手)感应到的,而非刺手(右手)或 患者,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押手(左手)在针刺操作中 的重要性。

3 小结

因此,针刺基本能力的训练首先应该是治神养 气、触觉感知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即感觉性的培养, 押手和刺手双手感觉的培养。 其次是持针法、 进针法、 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等具体操作技巧。前者是针 刺的根本和灵魂,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练习和技术训 练,应当结合课堂和平时训练,具体可以表现为器具 训练和人体实训。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本能力训练的基 础上学习,有选择地使用各类具体操作,这样才能获 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韩丽 赵百孝 邬继红 许安萍 杨秀岩 田丽芳 田阳春 林岷瑜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