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中医中药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关于中药七情与配伍禁忌的思考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6-25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阴阳五行, 脏象经络, 六淫七情, 皆用以辨证论治。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毒性之有无, 皆用以指导用药。中药正是依据这些规律配伍应用的。在《神农本草经》中, 将中药的配伍应用分成了7种, 称为“七情”。“七情”者, “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也。“单行”者, 单味中药使用, 如《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阴咽痛的甘草汤, 只有甘草一味中药尔;治疗中暑的一物瓜蒂汤方, 只瓜蒂一药尔。“相须”者, 性能功效近者两药或多药同用, 互增功效, 如治疗阳明热证的白虎汤, 石膏、知母共用, 二者皆为寒凉之品, 共奏清热泻火之功。“相使”者, 两药共用, 一药为主, 一药为辅, 辅药能助主药之功, 如黄芪与茯苓, 二者皆能健脾利水, 治疗气虚水肿时, 黄芪为主, 茯苓能助黄芪补脾利水之功。“相畏”“相杀”者, 一物而两面也, 一药能降低或减轻另一药的毒副作用, 或反过来说, 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药降低或减轻, 如干姜附子汤中, 干姜能减轻附子的毒性, 此之谓干姜杀附子, 附子之毒能被干姜降低, 此之谓附子畏干姜。“相恶”者, 药物合用, 一药功效能被另一药减弱或消除, 如生姜恶黄芩, 二者一寒一热, 生姜的温肺胃作用与黄芩的清肺胃热之功互相牵制而疗效降低。“相反”者, 两药合用, 能产生毒副作用, 如延胡索能增强马钱子的毒性。一般来说,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 此四者在临床应用当中, 鼓励使用, 而“相恶”“相反”这两种, 医者应当慎重考量使用。
 
中药配伍禁忌中, 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十八反”者,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乌头 (包括川乌、草乌、附子) 反半夏、瓜蒌 (包括瓜蒌皮、瓜蒌仁、全瓜蒌) 、贝母、白及、白蔹。十九畏:硫黄畏朴硝 (芒硝) ;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二丑、黑丑、白丑) ;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这两者, 历代医家虽众说纷纭, 但大多持谨慎态度。这里的“十九畏”, 在临证时应当慎重或禁用, 而前面所述中药配伍中, “相畏”鼓励使用, 产生了文字和理解上的矛盾。并且在中医药院校教材当中, 也自相矛盾, 讲配伍时相畏能用, 讲“十九畏”时, 又尽量不用。看来“十九畏”在措辞上有失严谨, 笔者建议将“十九畏”改为“十九恶”, 这样就会与前面的“相恶”统一起来, “相反”对应于“十八反”, “相恶”对应于“十九恶”, 前后一贯, 始终如一, 不会产生歧义。
 
当然,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相恶”“相反”的应用, 无论是历朝历代, 还是科技发达的现在, 都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主张严格遵守, 不越雷池一步者, 不如不用;有不屑一顾, 认为是子虚乌有的, 任意应用而不顾。但实际上, 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 对这个问题应当辩证分析, 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如砒霜、水银等剧毒药, 无论单用, 还是合用, 都有很强的腐蚀毒性, 内服会烧灼咽喉、胃部, 甚至会出现大出血等中毒症状。有些打破常规者, 也有许多应用相反、相恶配伍而奏奇效的方子。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痰饮篇》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半夏、芍药、炙甘草) , 甘遂与甘草同用。《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结核的附子粳米汤 (附子、半夏、炙甘草、枳壳、大枣、粳米) , 附子半夏同用, 疗效甚佳。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60年来, 海藻甘草同用治疗颈淋巴结核、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肿瘤;人参 (党参) 与五灵脂同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水、渗出性胸膜炎, 皆效果甚佳而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所以如何用“相恶”“相反”“十八反”“十九畏”, 应当贤者用得, 昧者用不得。正如李时珍言“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 盖相须相使同用者, 帝道也, 相畏相杀同用者, 王道也, 相恶相反同用者, 霸道也。有经有权, 在用者识悟尔。”如果医者能够融会贯通, 见微知著, 妙达精微, 已有顿悟, 如入化境, 当无所不行。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邱先瑞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