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是以一侧肢体活动不利,甚至瘫痪,或伴有感觉异常的一类脑损害后遗症。本病是脑源性疾病恢复期的一种常见症候。
[发病原因]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的范畴。多由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或因体质肥胖,恣食甘腻,湿盛生痰,痰郁生热;或因忧思、恼怒、嗜酒等因素,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发生中风。
如属肝风内动,痰浊瘀血阻滞经络,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仅见肢体麻木不遂,口蜗语涩,故称“中经络”;如属风阳暴升,与痰火相夹,迫使血气并走于上,阴阳平衡严重失调,痰热蒙蔽心窍,病位较深,病情较重,则呈现肢体瘫痪、神昏、失语等脏腑症候,故称“中脏腑”。
中经络者,如反复发作,病情由轻转重,也可出现中脏腑症候;中脏腑者,苦救治及时,脱险后病情由重转轻,但多后遗经络症候。
现代医学认为凡是导致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及下行调节通路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因素均是半身不遂的易患因素,主要有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外伤等。
[症状表现]
本病发生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及脑外伤之后,突出表现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常见一侧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同时出现运动障碍,甚至瘫痪,其瘫痪呈弛缓性软瘫或痉挛性硬瘫;运动障碍包括大的支点运动及肢体末端的精细运动,以后者为重,恢复最为困难。病程日久可见患侧肢体肌肉萎缩,可同时伴见患肢感觉异常,如麻木、抽掣疼痛、蚁行感等。
[头面按摩方法]
选取头穴的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头顶上),手法宜由轻以重,以轻灵柔和为主。(图4—57—1、2)
(1)患者仰卧,施术者以双手拇指指腹依次直推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每穴区推150—300次,手法应轻柔和缓;继以食、中、无名指三指尖轻轻叩击头部约1—3分钟。(图4—58—1、2)
(2)施术者以中指或拇指指腹点按百会穴、神陇穴、印堂穴、太阳穴、头维穴、率谷穴、耳门穴、翳风穴、人中穴、承浆穴、廉泉穴,每穴约1—3分钟;再配合点按患者侧肢体的相关穴位。(图4—58—3)
(3)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拇、食二指指腹拿揉玉枕穴、风池穴,以拇指点按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每穴约1-3分钟;以双手拿揉颈部和肩背部肌肉约5~10分钟。(图4—58—4)
[注意事项]
(1)按摩时子法用力宜均匀柔和,初轻渐重,切忌粗暴施力,以免发生息外。
(2)在进行头穴按摩的同时,令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锻练,以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