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脑血栓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数九寒天警惕脑出血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09-02-18
李主任正在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做检查。

时下,正值数九寒冬,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也正是脑血管病高发的时节。我国是全球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地方,每年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而脑出血,也称脑溢血,是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致残率相当高的危重急症,脑出血的后遗症往往难以恢复正常,给中老年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须高度警惕,严加防范。日前,记者专访了北京朝阳医院脑血管疾病专家李登极主任,请他谈谈中老年人如何防治脑出血的问题。

脑出血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李主任回答说,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由于长期的高血压,脑内小动脉形成小米粒样大小的瘤体扩张,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使这些微小的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使脑小动脉内膜受损,血管壁变脆,更易破裂出血。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脑出血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常在紧张、恼怒、极度惊喜、劳动或活动时发病,有些人可在休息和睡眠中发生,尤其在寒冷的季节发病率增高。

脑出血有早期表现吗?李主任说,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症状凶险,病人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多数病人仅为数十分钟的时间,从病人发病的突然性来看,脑出血的早期表现不明显。但是,有些危险因素将预示着脑出血的可能:重度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大于33.3干帕,即25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 14.7干帕,即110毫米汞柱,而又无合理的治疗,加上病人的性格易于激动,有酗酒、吸烟、劳逸不均等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因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些出血性疾病,或者有出血倾向者,脑动脉炎、脑肿瘤、脑外伤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者,均有脑出血的可能。

哪些症状可诊断为脑出血?李主任说;在脑出血病人中,9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亦可询及诱因,或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负荷过重,常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先有眩晕、头部沉重感、肢体无力,往往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几分钟后,即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严重者迅速转入昏迷,尚有大小便失禁、潮式呼吸、全身抽搐等表现,病人血压增高,脉搏慢。经神经专科检查,有定位体征,常见有偏瘫、偏盲和凝视麻痹、偏身感觉障碍等。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或视乳头水肿,如果瞳孔两侧不等大或双侧散大,提示有脑疝的可能。腰穿检查时,脑脊液压力高,可见血性脑脊液,如果及时安排CT检查,脑出血病人可有100%的阳性率,能够及时明确诊断。

发生脑出血该如何救治? 李主任介绍说,脑出血是一种最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出血性中风,一旦发病,必须迅速抢救。首先应该就地抢救,或护送去较近的医院救治。护送途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病人搬动过多,会使出血加重,病情恶化;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义齿,侧卧位较好,要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可用镇静剂,头部放冰袋,血压过高者可用降压药。脑出血的急性期病情较复杂,应该以抢救生命为主。有手术指征者,可以争取手术治疗;有条件时,亦可争取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中药常用至宝丹、牛黄清心丸和羚羊角开窍,条件许可时,昏迷病人应用安宫牛黄丸也有良效。

脑出血病人平时生活须注意什么?李主任说,脑出血急性期抢救成功后进人恢复期,在恢复期一定要坚持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避免再次出血。

2.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避免大便干结。

3.功能锻炼:轻度脑出血或重症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活动量应由小到大,由卧床活动,逐步坐起到站立及扶持行走。对语言障碍者,要练习发音及讲话。当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生活功能及职业功能的练习,以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及劳动能力。

4.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维生素B类、维生素E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等中药方剂。

5.在治疗上,还可采用理疗、体疗及针灸等,可取得较好疗效。

中老年人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呢?李主任指出,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更应注意预防,应做到:

(1)保持稳定与平和的心理状态,克服敏感、多疑和易怒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高尚情操,如书法、气功、旅游、音乐欣赏等。

(2)应避免长期过分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适当参加如郊游、旅游等活动,以缓解和消除心理紧张压力。

(3)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走步、打太极拳等,锻炼次数和运动量应保持每周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合理膳食,避免高脂、过咸饮食和暴饮暴食,每日盐摄入量,正常人6克,病人不超过5克。

(5)戒烟、限酒。饮酒量一天不超过50毫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