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失眠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脐疗法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1-2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 多与情志相关, 临床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睡眠是人类的重要生理现象, 充足的睡眠能够保障人们正常需求, 使人们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失眠虽然不危及人类生命, 但患者常因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 导致体力、精力不能较快的恢复, 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1]。本课题采用隔药灸脐法即脐疗法治疗肝郁型失眠疗效显著, 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40例患者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2013年5月~2015年5月进行体质辨识为肝郁型失眠病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即脐疗组 (n=20) 、西药组 (n=20) 。脐疗组年龄 (52.05±5.65) 岁;病程 (26.21±14.49) 个月。西药组年龄 (50.70±6.02) 岁;病程 (25.95±14.58) 个月。两组失眠患者在年龄与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科协会所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第4版) 中原发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1.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制订。并结合第6版《中医内科学》及相关文献修订。肝郁证:包括肝郁气结及肝郁化火两个亚证。肝郁气结:主要症见精神抑郁, 善太息, 情绪不宁, 胸部满闷, 胁肋、乳房胀痛, 痛无定处, 舌苔薄, 脉弦;肝郁化火:主要症见头晕头胀, 心烦易怒, 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 便秘尿黄, 或痰黄口臭, 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 或滑数。
 
1.2.4 体质辨识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试行) 》评定为肝郁体质者。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者; (2) 18周岁≤年龄≤65周岁者; (3) 体质评定为肝郁体质者; (4) 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失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失眠患者; (3)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 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精神病患者; (5) 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脐疗组以夏枯草、清半夏、珍珠母、薏苡仁、香附、冰片等药物超微粉碎, 密封备用。用温水调和面粉制成特定形状, 高约2 cm, 底面直径约6 cm, 将一面边缘捏起1 cm左右, 中间留孔略大于脐。嘱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 脐部常规消毒后取少许麝香 (约米粒大) 置于脐孔内, 然后将特制的面碗孔对准脐孔后放于脐腹上, 铺好洞巾, 取制好药粉填满孔内并按实, 将捏制好的艾炷置于药粉上并点燃, 连续施灸1.5 h。治疗结束后用巴布贴将脐中药粉固封, 24 h后取下并将脐内残留药物洗净。每周治疗1次, 4次为1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每隔四周随访1次, 共随访2次。西药组每晚口服1片艾司唑仑片, 治疗周期同脐疗组。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进行评分。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的方式表示。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者, 使用F检验;不符合者, 使用秩和检验。基线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下, 使用协方差分析;不符合者, 使用秩和检验。数据两两检验, 使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知, 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比较, 除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外, 余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两组各项评分比较, 除睡眠障碍外, 余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内比较,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脐疗组在催眠药物外两组在各项评分上均有明显降低 (P<0.05) , 说明脐疗和口服西药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失眠情况;经2个月随访后, 与治疗前比较, 脐疗组在除催眠药物外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西药组除催眠药物外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后比较, 西药组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脐疗组除在入睡时间和总分项目上有差异外 (P<0.05) , 余项均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脐疗组在随访期仍有疗效。
 
 表1 两组患者PSQI得分比较 (±s)
 
4 讨论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 患者常饱受折磨, 多因入睡困难, 或睡则易醒, 醒后难以再睡而表现出各种不适。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正在遭受失眠的困扰[2], 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25.3%的普通人群对其睡眠质量不满意[3]。对于失眠的治疗, 多数人选择了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 此类药物虽然能改善睡眠情况, 但长期服用具有依赖性。与西医药治疗相比, 传统中医疗法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脐疗便是其中的一种。本疗法是选取脐部 (神即阙穴) 这一特殊部位作为治疗部位, 根据不同的疾病选取不同的药物剂型置于脐中或加以其他的辅助治法如艾灸、熨法等进行治疗, 通过调节人体的整体阴阳与脏腑气血功能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本研究采用脐疗法治疗肝郁型失眠, 以PSQI量表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估脐疗法对肝郁型失眠患者的临床干预效应。
 
失眠当属中医学“不寐”范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失眠患者伴情志上的改变, 其中尤以肝气郁结者较多。中医学认为, 肝气郁滞易导致肝脏疏泄失常, 肝失疏泄则神魂失养、脾失运化, 进而出现气血生化不足, 不能奉养心神, 故发为失眠。张庆祥等[4]将204例失眠患者分为肝郁组117例, 非肝郁组87两组, 经研究发现, 肝郁组失眠患者明显有生活工作压力大、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志以及平素急躁易怒等表现。笔者在临床中发现, 多数失眠症患者除有常见失眠症状外, 常伴有肝郁表现, 女性多见, 此类患者治疗上除常规治疗失眠外加以疏肝解郁治则往往疗效明显。脐疗因其治疗部位、给药途径较为特殊, 且无任何疼痛不适, 能够通调周身, 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脐疗法对肝郁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脐疗方法和西药均能很好的改善肝郁型失眠患者睡眠状态, PSQI量表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西药组起效快, 在服药期间疗效优于脐疗组, 但在停药随访期间, 疗效反弹明显;而脐疗组有良好的持续疗效。表明脐疗对肝郁型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且有远期效应, 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思路。通过此疗法, 既可避免西药的副作用, 又可免除口服中药的不适, 调理周身, 增强体质, 减轻病痛, 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许晓伍, 黄妙纯, 刘凤岚.失眠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 4 (5) :307-312.
[2] Pigeon W R. Diagnosis, prevalence, pathways, consequences&treatment of insomnia[J]. Indian J Med Res, 2010, 131:321-332.
[3] Beland S G, Preville M, Dubois M F, et al. Benzodiazepine use and quality of sleep in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opulation[J]. Aging Ment Health, 2010, 14 (7) :843-850.
[4]张庆祥, 申艳红, 沈涛.肝郁失眠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 (1) :30-31.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叶小娜 马玉侠 高树中 李昭凤 袁小芬 韩兴军
Tag标签: 失眠(9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