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间期出血属于西医学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相当于排卵期出血,指的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一般血量较少,持续2~7天,大多能自行停止,部分患者可伴有一侧少腹轻微疼痛。经间期出血属中医学“漏下”范畴,此病的发生不外乎虚、热、瘀,或是气虚不能摄血,或是火热迫血妄行,或是瘀血阻滞血不归经。虚、热、瘀可单一因素致病,亦可兼加为患,损伤冲任,导致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发为出血。 根据出血的量、色、质的变化,中医结合舌、脉、全身症候来辨别寒热虚实。针刺在治疗本病上有着很好的疗效,早在《针灸大成》中就有针刺中极、子宫治疗血崩漏下的记载。现介绍针刺治疗本病的一个典型病例: 计某某,女,36岁,已婚。经间期出血一年余。月经尚规则,经量中等,色红,有时伴小腹疼痛,行经期5天。近一年来,每月月经干净10天左右后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色黯,持续7~10天。平素工作繁忙,喜饮酒,时有头晕发作,伴腰酸,纳可,眠安,二便尚调。形体适中,舌淡红,苔薄白,舌中可见细小裂纹,脉虚细。辅助检查:女性激素、腹部B超、宫颈黏液、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均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漏下(肝肾阴虚,冲任不固)。 治则:滋补肝肾,固涩止血。 取穴:关元、气海、子宫、中极、大赫、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患者初诊时正值漏下第2天,针刺3次后,漏下已止,嘱患者继续治疗,月经期停针。共治疗20次,随访3个月再无经间期出血。 此患者年过五七,阳明脉始衰,加之工作繁忙,平素喜饮酒,饮食劳倦损伤肝肾,致使肝肾亏虚,而月经间期氤氲之时,阴虚不能制阳,相火易动,肾阳开泄,虚火内扰,致使冲任不固,阴道出血。头晕、腰酸、脉虚细皆是肝肾阴虚之象,故选用肾经大赫、太溪以滋阴补肾,任脉之关元、气海、中极、子宫以补益先天、温肾调经,配伍三阴交、足三里以补益后天、调经止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