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增高发育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小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49例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1-16
徐克国
 
小健脾汤系甘肃名老中医赵国庆先生所创, 后经韩大林医生首次报道。笔者近年来运用小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49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收集的100例厌食症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治疗组男28例, 女21例;平均年龄 (4.12±1.81) 岁;平均病程 (0.71±0.67) 年。对照组男23例, 女26例;平均年龄 (4.15±1.80) 岁;平均病程 (0.71±0.64)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小儿厌食症诊疗标准制定[1]。 (1) 以纳呆, 甚则拒食为主症; (2) 面色少华, 形体偏瘦, 但精神尚好, 活动如常; (3) 病程在1个月以上; (4) 有喂养不当, 饮食失节, 或病后失调史; (5) 排除因各种疾病、药物引起的食欲低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多酶片 (四川依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0247) 根据年龄每次1~2片, 每日3次, 小儿消食片 (河北沧州得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103057) 根据年龄每次2~4片, 每日3次, 7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2.2 治疗组
采用小儿健脾汤为主。基本方:以薏苡仁、白扁豆、焦三仙各10g, 银柴胡、胡黄连、白豆蔻各7g, 砂仁、川楝子、雷丸各6g, 赤小豆、槟榔各4g。随症加减, 腹胀明显加入枳实8g;积滞明显加入鸡内金6g;脾虚腹泻加入太子参8g, 麸炒白术6g;便秘者加莱菔子6g;夜寐易惊磨牙加炙远志6g;烦躁易怒者加钩藤15g (后下) ;盗汗自汗者加黄芪8g, 牡蛎8g。上药浸泡半小时, 文火煎25~30min, 饭前服用, 每日1剂, 煎400mL, 分2~3次口服, 7d为1个疗程, 治疗1~2个疗程。
 
两组均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治疗期间均禁用其他改善症状的药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95%>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70%>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厌食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下载原表
 
 表1 两组小儿厌食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典型病例
患儿, 女, 4岁, 厌食1年余。患儿面色无华, 有白色糠疹, 鼻和口唇周围皮色发黄, 不思饮食, 大便不调, 有异食癖, 体重和身高均低于同龄儿童, 免疫力低下, 经常易患积食和感冒, 西医检查血常规和微量元素无异常。刻下症:患儿口淡寡味, 不思饮食, 腹部微胀, 大便每日1次, 糟粕臭秽, 舌质淡, 舌苔白腻。诊断为小儿厌食症, 选用小健脾汤加减治疗1个疗程。患儿食欲渐开, 食量明显增加, 腹部微胀好转。服药2个疗程后, 患儿面色红润, 白色糠疹消失, 大便正常, 体重增加750g, 随访3个月来患儿未患感冒, 且身高增加2cm。
 
5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餐后腹胀, 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据报道[3], 婴儿和学龄前儿童厌恶进食问题的发生率约为12%~34%。患病日久, 可致患儿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 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因此, 要引起医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西医认为, 胃肠动力低下、微量元素缺乏、肠道菌群失调、胃肠激素紊乱等均是治病原因。临床上主要采用胃肠动力药, 补充锌、硒、铜和维生素A, 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进行治疗。常树宝等[5]应用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 治疗组有效率92.8%;柏静等[6]采用多潘立酮 (吗丁啉) 治疗小儿因胃动力不足导致的厌食症, 总有效率为96%;段文丽等[7]分别用金双歧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厌食症患儿, 发现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好。虽然西药的对症治疗效果较好, 但存在易于反复, 无法根治的弊端。研究表明, 中药对于小儿厌食的疗效显著[8]。中医认为小儿脏器娇嫩, 形气未充, 脾常不足, 肝常有余, 平时饮食冷热不忌、饥饱失衡、饮食不洁、情志抑郁等均可损伤脾胃导致本病。《杂病广要》云:“脾不和则食不化, 胃不和则不思食。”清代郭诚勋《证治针经》指出:“但不思食, 病在胃。”《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指出:“脾主纳谷, 饥则伤胃, 饱则伤脾。小儿之病, 多过于饱也。”江育仁[9]将30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进行病机证候分析, 其中属脾运失健者占60.3%, 脾胃虚弱者占34.7%, 胃阴不足者占5.0%。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饮食失节则脾胃受损, 胃失和降, 不能受纳、腐熟水谷;脾失健运, 不能运化输布精微而发生厌食之病[10]。因此, 脾运失健为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机。综上所述, 小儿厌食症病位主要在脾胃, 脾运失健为其主要病机。
 
国外学者认为, 当血中瘦素水平增加时, 瘦素作用于下丘脑, 使阿黑皮素系统合成增加, 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使食欲减少[11]。贾鲲鹏等[12]发现营养不良组儿童血浆增食欲素A (orexin-A) 水平明显升高。以上研究表明血液中瘦素的水平与厌食呈负相关性;orexin-A与厌食呈正相关性, 因此在最新小儿厌食症的研究中经常将瘦素和orexin-A作为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
 
童桦等[13]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 总有效率95.0%。冯东辉等[14]运用参苓白术散与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有效率为90.7%。姜萍等[15]研究发现苍术、厚朴、白豆蔻, 可以有效降低饮食诱导肥胖 (DIO) 大鼠的体重、BMI、脂肪系数, 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瘦素、脂联素, 降低TNF-α、细胞因子转录负调节因子 (SOCS-3) 有关, 还与抑制胰岛素抵抗 (IR) 和瘦素抵抗密切相关;半夏、薏苡仁、白扁豆亦能够调节脂肪中瘦素和TNF-α的水平。以上研究表明苍术、薏苡仁、白扁豆、白豆蔻均具有升高瘦素, 降低瘦素抵抗的作用。江育仁[9]将苍术作为运脾的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 小健脾汤以薏苡仁、白扁豆、白豆蔻为主药, 两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对小儿厌食症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可能与药物作用于瘦素和瘦素抵抗所引起的负反馈机制有关, 是否会引起orexin-A水平升高, 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 笔者按照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原则, 采用小儿健脾汤为主方随症加减, 健脾化湿, 和胃消积, 行气杀虫, 清热除烦, 能有效地增进食欲, 迅速改善症状, 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 小健脾汤以豆类为主药, 药性平和, 药味甘甜, 易于小儿服用, 有望为小儿厌食症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但小健脾汤的药物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 应当进一步研究, 以期为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