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案 张某,男,76岁,2004年3月5日由门诊收住入院。 患高血压病史30余年,脑出血病史7年,胸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1天,平素情绪易激动。入院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自诉昨日晨起9时左右出现胃脘及腹部阵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反复发作,赴某院即行彩超诊断,报告为“胆囊结石、胆囊炎”。 收入院后西医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感染;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III期)。中医诊断为眩晕,胁痛;证属肝肾阴虚及肝胆气滞。 初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诸症明显减轻,精神好转;但因于3月9日夜间再进食油腻之品而出现剑突下疼痛,全身大汗淋漓。急查心电图示左房负荷过重,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左前支传导阻滞;诊断为心肌梗死。西医治疗以抗栓、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辨证为胸阳不振、气滞血瘀;治法以温通心阳、活血行气为主,以灯盏细辛注射液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病见好转。 但于3月11日下午突现神志不清,烦躁言多,辨证为痰食阻闭,阴虚阳亢;当以清热化痰、滋阴潜阳为治疗大法。嘱停用西药,纯以中药治疗,首以清开灵40毫升、葛根素0.2克分步静滴,每日1次。 同时给以三甲复脉汤加减:龟板10克,鳖甲10克,牡蛎10克,白芍6克,麦冬6克,山茱萸6克,茯苓6克,柏子仁6克,丹参12克,全瓜蒌8克,竹茹15克,芦根6克,凉水浸煎,每日1剂;频频滴服连用2剂。另以安宫牛黄丸化液持续覆吸。2天后患者由躁扰转为嗜睡,呼之能应,心率均匀,脉滑,辨证为痰热蒙窍;调整治法为清热利湿、化痰开窍,方以茵陈蒿汤、菖蒲郁金汤、三仁汤三方合一加减,凉水浸煎,连续频饲2剂后,神志转清而宁静,后复转以三甲复脉汤加减10余剂,精神振作,饮食起居皆复正常,胸部不适全失,复查心电图有所改善,嘱带药出院,再缓图之。 按 本患者病史相当复杂,又因情志失和及饮食不慎而诱发心肌梗死,甚至频现失神之兆,诊断治疗甚为棘手。于此存亡之际,基于灵活辨证,大胆停用西药治疗,遵从中医急症急治原则,迅速改用纯中药从口、鼻、静脉三道同时分路合进,尤其在关键之机充分发挥了独创的小剂量速治法和覆吸疗法优势,由于施治准确迅猛,使邪无招架之力,正气源源得济,故而取得满意疗效。 阑尾穿孔康复案 武某,男,16岁,甘肃人,于1997年8月9日下午急诊入院。望其双手按护右下腹,辗转不宁,呻吟不已,切其阑尾点反跳痛强烈,拟诊为化脓性阑尾炎,经与其家人商议后,决定及时行阑尾切除手术。但当腹腔打开后,可见阑尾仅留残蒂,脓液浸淫肠间,腹膜明显充血,只好在彻底清理内腔后,对外留置引流管,关闭腹腔,随后静滴先锋霉素、丁胺卡拉霉素及支持治疗液体,并按常规禁食水。然仅及一周,家属因资金紧缺而欲中断配合治疗,遂从其家境考虑,终止西药输注,改用中医汤剂口服,同时每天局部以西医常规方法换药,随时清除渗出脓血。 续延至8月23日,主管医生先后两天换药时,均发现伤口深达7厘米,出口处并流出西瓜籽,证实患者私自进食水果,且肠腔已与腹外直接相通,每天脓液涌出不止,可知创口未愈,瘘道又生,难题复出。笔者应邀前往诊视,细察其面色萎黄,语声低怯,纳呆神疲,腹软不胀,伤口脓液虽多,但色如米泔,其质清稀而无奇臭,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细弱。据此而析,前期内外合治而不力之由,本缘在于气血亏虚,湿毒羁留是为其次,故复立补气养血、化浊祛瘀之法。 选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3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砂仁10克,薏苡仁30克,败酱草10克,木香10克,皂角刺6克,穿山甲6克,先以温水浸煎两剂,每服60毫升,每日6次间隔进服;另嘱改每日主以生肌玉红膏换药处置。 再诊时,患者食欲明显增进,精神日加,伤口脓液渐有减少,可见首战告捷,遂继于前方加入红参10克,续服3剂。三诊时,患者已自如下地活动,伤口脓液全部消失,乃去前方中山甲、皂刺,新加杜仲、三七各10克,再与2剂。 至9月5日,伤口已完全平复,请求出院。虑其病久,正气伤损,短时难痊,故准其续住4天后,带前方中药加减剂出院。两月后随访,患者已全然康复而继续上学。 按 本例患者虽系青年,却显素体羸弱体质,患阑尾穿孔病后,继而现正不敌邪,故而久不向愈,形成瘘道。于是之时,不为肠痈主以清热解毒之常法所囿,紧扣正虚邪害之机,谨守补气养血、托邪外出之法,内服选用《医宗金鉴》托里消毒散加减方,外施《外科正宗》生肌玉红膏方,内服药与外敷药合用,综合治疗,遂使正气得复,脓毒得除,伤口速愈,肠腑自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