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世传其“文不如诗,诗不如字,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可见,他在医坛杰出的医技和突出的贡献。笔者从傅青主的著作里找到脉学的蛛丝马迹,希望可以管中窥豹,探寻傅青主的脉诊特色。
右寸主气
王雨三在《治病法轨》中论述:“况左为心、包络、肝、胆、肾、膀胱、小肠,属血,血为阴。左脉盛即是阴盛,左脉虚即是阴虚。右为肺、膻中、脾、胃、命门、大肠,属气,气为阳。右手脉盛,即是阳盛,右手脉虚,即是阳虚。”王雨三明确提出的“左血右气”刚好与傅青主“右寸主气”相对应。傅青主在《傅青主男科》里提到的扶正散邪汤(人参一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柴胡三钱、半夏一钱、甘草一钱)是这样描述的:“此方专治正气虚而邪气入之者,如头痛、发热、右寸脉大于左寸口者,急以此方投之,无不痊愈。”现代的脉诊教学中,遇到右寸大的患者,通常诊断为风热袭肺,而在古人的脉诊思维里却是气虚,特别是脾肺气虚。由此可以看出,古今脉诊思维有很大差别。
右寸主内伤
右寸主内,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灵枢·终始第九》,文中阐述了寸口、人迎脉法:“人迎脉(左寸)盛时,病在手足三阳经;寸口脉(右寸)盛时,病在手足三阴经。”而当时,这种脉诊思想也仅局限在用针方面,但却阐明了一个道理,左寸脉主阳经的疾病状态,右寸脉主阴经的疾病状态。后来著名医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从伤寒六经的观念出发,指出阴经的疾病状态是邪气的亢盛和体内正气的不足,这揭示了右寸主内伤的原因。《傅青主男科》中描述内伤的一条方剂是:“未成劳而将成劳(熟地一两、地骨皮五钱、人参五钱、麦冬五钱、白芥子三钱、白术一钱、山药三钱、五味子三分),凡人右寸脉大于左寸脉,即内伤之症,不论左右关尺脉何如。以此方投之,效验。”
右手脉大,气分之劳
《傅青主男科》中将气分之劳分三类。一类是未成劳而将成劳,补气健脾为主,稍兼化痰即可。方用:熟地一两、地骨皮五钱、人参五钱、麦冬五钱、白芥子三钱、白术一钱、山药三钱、五味子三分。二类是气分已成劳,纯补心脾二气,方用补气丸:人参三两、黄芪三两、茯苓四两、白术半斛、白芍三两、陈皮一两、炙草八钱、五味子一两、麦冬二两、远志一两、白芥子一两。三类是元气散乱之过劳,宜健脾补肾,方用:熟地五两、山萸四两、当归半斛、黄芪五两、白芍五两、人参三两、白术五两、茯苓三两、砂仁五钱、陈皮五钱、神曲一两、五味子三两。纵观未成劳、已成劳和过劳的治法,总不外乎健运脾气为主,或兼补心气,或兼补肾气。
在傅青主的著作中,对脉诊的描述是很少的,通过以上三点,可以了解傅青主的脉诊特色,并可以继续用这样的方法研究其他经典医籍。(朱景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