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临床上颇为常见,可以出现在各种急慢性疾病中。
头痛可见于现代医学内、外、神经、五官等各科疾病中。中医认为引起头痛的原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病机为经络不畅,气血凝滞或逆乱,髓海失养。
1.诊断要点
(1)外感 ①风寒头痛: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紧;②风热头痛:头胀痛,恶风发热,口渴欲饮,咽红肿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③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脘闷纳呆,肢体倦怠,苔白腻,脉濡。
(2)内伤 ①肝阳头痛:伴眩晕,心烦易怒,夜寐不安,面红,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②痰浊头痛:头痛而沉,胸膈满闷,纳呆倦怠,苔白腻,脉滑;③血虚头痛:伴头昏,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④肾虚头痛:头痛而空,耳鸣目眩,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无力;⑤瘀血头痛:痛有定处,甚如锥刺,舌暗红或有淤斑,脉涩。
2.临床处理
治疗以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外感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以滋阴养血补虚为主。
(1)头面部操作 基本穴位: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基本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拿法;治疗过程:病人取坐位,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配合按印堂、太阳、鱼腰、百会等穴。然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次。
(2)颈部操作 基本穴位:风池、风府、天柱及项部两侧膀胱经;基本手法:一指禅法、按法、拿法;治疗过程:病人取坐位,用一指禅推法沿项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然后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再拿两侧风池,沿项部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操作4~5遍。
(3)审因论治
①风寒头痛:滚法在项背治疗2~3分钟,按揉肺俞、风门。直擦背部两侧膀胱经,透热为度。
②风热头痛:按揉肺俞、风门、大椎等穴各1分钟,拿两侧肩井。按、拿两侧合谷、曲池,酸胀为度。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③风湿头痛:按揉大椎、曲池,拿肩井、合谷。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提捏印堂及项部皮肤,以皮肤微红为度。
④肝阳头痛:推桥弓,自上而下,每侧各20下。用扫散法在头侧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每侧各数十下,配合按角孙穴。按揉两侧太冲、行间,酸胀为度,再擦两侧涌泉,透热为度。
⑤痰浊头痛:一指禅法和摩法在腹部操作,重点在中脘、天枢穴,6~8分钟。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在左侧背部横擦,透热为度。按揉两侧足三里、丰隆、内关。
⑥血虚头痛:摩腹6~8分钟,以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横擦左侧背部及直擦督脉,透热为度。按揉两侧心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酸胀为度。
⑦肾虚头痛:摩腹6—8分钟,以气海、关元为重点。横擦背部督脉,按肾俞、命门及腰骶部,透热为度。
⑧瘀血头痛:按揉太阳、攒竹穴及前额、血海、三阴交、太冲,各2分钟。
3.其他处理
针灸:按头痛部位取穴。①巅顶部,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②前头部,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③侧头部,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④后头部,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4.注意事项
推拿虽对缓解头痛症状有较好疗效,但治疗时必须审证求因,按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辨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