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腹是我国气种古老的健身良方。南北朝齐梁时达摩译的《易筋经》记有摩腹三法。隋唐时期按摩疗法风行一时,隋代设有按摩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摩腹方法:“两手相摩令热,然后摩腹,以令气下。”“若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次数,以多为佳。”唐代时按摩术发展成独立一科,《唐六典》记载,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并指出:“凡人肢节脏腑积而疾生,宜导而宣之,使内疾不留,外邪不入。”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他在《干金要方》中说:“食毕当散步,数里来回行。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清代的《厘正按摩要术》、《延年九转法》等书,对摩腹的益处及其方法都有较详细的介绍。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寿夭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内经·灵枢·天年》篇说:“五脏坚固,血脉调和;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废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谷如其长,故能长久。”中医极重视五脏,尤其是把脾胃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安谷者昌”,“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之说。而摩腹则是调治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促进阴平阳秘,使之恢复到阴阳的动态平衡,达到祛病强身之目的。汉代著名养生学家王充说得好:“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渣。”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肠是人体最大的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摩腹运动对整个消化道是一个有益的刺激,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胃肠道蠕动加快,促使粪便尽快排出。这样减少了糟粕中有害物质对肠壁的刺激,可防止肠癌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摩腹可使胃肠道功能加强,大便通畅,能有效地防治消化不良、溃疡病、慢性肠炎、胆石症、痔疮、脱肛、便秘等症。大便畅通,可使血中胆固醇、肌酸等有害物质迅速消减,使血液变得洁净,对中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病、肝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和预防作用。大腹便便,体态臃肿,不仅易患心脑血管病,而且影响寿命。如坚持按摩腹部,配上其他锻炼方法,则可消除堆积的脂肪,使体型变得结实健美。 摩腹好处甚多,按摩时应讲究科学。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及早晨起床后进行,先排空大小便,揉摩腹部时站立或仰卧因人而异。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丹田,精神集中。将左手叠于右手背上,双手一起动作,先揉摩胃脘部作顺肘针方向约120.次,再作逆时针方向揉腹120次,轻重根据自我感觉量力而行。对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可按摩神阙穴(肚脐眼),初练时顺时针转49次,逆时针转49次,逐渐增力口到各98次,按摩后用大拇指紧按神阙穴2分钟。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再配合其他锻炼方法,将会对祛病延年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