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伸即牵引、牵拉之意。术者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或者用对抗力量将关节或肢体牵拉、牵引,使其伸展的手法,称为拔伸法。又称为牵引法。 1.手法、要领和适应部位 二为肘托拔伸法:病人取坐位,头呈中立位或稍前倾位,术者站于病人侧后方,一手从颈前部穿过,用肘弯内侧部托住受术者的下颌部,另一手扶住病人枕部,然后两手同时运劲向上,持续拔伸颈部,如图2—1—36b所示。 三为仰卧拔伸法: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其头后方,一手掌托其后脑枕部,另一手掌钩住其下颌部,然后两手同时缓缓运劲,持续牵拉颈部,如图2—1—36c所示。 ②肩部拔伸法:病人仰卧位或坐于低凳上,术者站于其头后或侧后方,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作上举运动,至最大限度时,停留片刻。此法称肩上举拔伸法(图2—1—37)。本法具有舒筋利节之功效,多用于肩部酸痛以及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等证。 ③手指拔伸法:术者一手握住病人腕部或手掌,另一手捏住病人手指,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拔伸掌指关节。或术者一手捏住手指近端指骨,另一手捏住同一手指的远端指骨,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拔伸指间关节。本法具有放松肌肉、滑利关节的功效,适用于掌指关节以及指间关节扭挫肿痛、屈伸不利等症。 ④腰部拔伸法:病人取俯卧位,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术者站于其足后,用双手分别握住两踝关节部,上身后倾,逐渐用力向后牵拉,如此逐渐牵拉1~3分钟(图2—1—38)。由于此法对术者的握力要求较高,难以持久,故可改用毛巾或被单牵引法。以大浴巾或被单折成长条垫于术者踝关节下,两端从两踝外侧包过来折向两小腿内侧,再从下面穿出,拔伸时术者握住毛巾或布条用力即可。本法具有放松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整复关节、肌腱错位,解除关节间隙软组织嵌顿等功能,适用于颈椎、腰椎以及四肢关节等部位。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急性腰肌扭伤等证。 (2)动作要领 动作要平稳而柔和,力量宜由小到大,逐渐增加,避免突发性用力;用力要持续,尽可能维持2分钟以上,以充分拉伸肌肉、缓解肌紧张,不宜间歇性用力。 (3)适应部位 拔伸法适应于颈部、肩部、手指、腰部、髋关节、踝关节、脚趾等部位。 2.临床举例
(1)落枕 病人坐位。医生先按揉其合谷、外关、风池、翳风、天鼎、气舍、缺盆,然后一指禅推(或按揉)胸锁乳突肌,滚项肩部,配合头部侧屈与转颈,捏拿胸锁乳突肌,结合弹拨,再旋转拔伸胸锁乳突肌和摇颈椎,最后以拿肩井、搓肩背部和拍肩背部结束。 (2)急性腰扭伤 病人俯卧位。先点按委中、阳陵泉、压痛点的健侧对称点等穴位,随即拔伸腰部工分钟以上,以左右晃腰动作结束,再滚腰部,配合腰部后伸和髋关节外展被动运动,按揉腰背部,进一步可作类似腰部斜扳法的腰椎旋转牵引法,最后以擦腰部、搓腰部、拍腰部结束。 3.注意事项
(1)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症状,适当控制拔伸力量和方向。 (2)拔伸颈部时头部要保持中立位或略前倾位,不要后仰。
(3)拔伸腰部时,术者两臂伸直,两足前移,上身后仰,利用上身后倾的自重发力,不必用很大的力。为加强拔伸效果,可在拔伸结束前,在保持牵引力的情况下,左右晃动腰部数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