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法由已故的推拿高手丁季峰医师创造,故又称丁氏滚法。滚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手法操作时,在体表形成如同圆球来回滚动的感觉,十分舒适。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松解粘连,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1.手法、要领和适应部位 (2)动作要领 ①肩部放松,上臂不要紧贴胸壁。肘关节的夹角约140度左右,肘部与胸壁约相距1~2拳,肘部相对固定,不要大幅度前后移动,也不要有明显的肩外展内收动作。 ②在来回滚动的全过程中,小指掌指关节背侧都应吸定于受术部位。向回滚动也应适当用力,不可单向用力形成撞击。 ③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滚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 ④指掌关节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掌背保持微曲面。若指掌过分紧张,掌背形成平面,则都会影响手法的柔和性。 ⑤前臂与受术部位的夹角约30度~60度,如欲加强刺激量可大于70度,如欲柔和舒适可减小夹角而加大小鱼际肌的接触面。滚法的压力是在腕、臂节律性摆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可一味追求力量,而使劲顶压治疗部位。 (3)适应部位 滚法压力较大,但以掌背面着力,接触面也较大,所以又十分柔和舒适,适用于项肩部、背部、腰臀和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滚法有活血化淤、疏通经络、舒筋利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局部扭挫伤、肌肉痉挛、关节屈伸不利、颈项强痛、落枕、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半身不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2.临床举例 (2)肩周炎 病人取仰臣卜位,医生先用滚法施于患肩前部及上臂内侧,配合患肢的外展,内收和旋转被动活动。病人再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医生一手托住患肢肘部作患肢前上举活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治疗,按拿肩脯、肩俞、肩井、天宗等穴。病人复取坐位,医生先在患侧项部及肩胛部用滚法,配合以患肢内旋、外展、上举等被动活动(图2—1—6),然后配合弹拨法,最后在肩部及上肢部用搓法、抖法,结束手法治疗(注意被动活动的幅度要在病人能耐受的限度内进行,切忌滥施暴力)。 (3)腰痛 ①病人取俯卧位,用滚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再逐渐移至疼痛处,然后在患侧顺竖脊肌纤维方向用滚法,往返3~4遍,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图2—1—7)。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轻至重,时间约8分钟。再按揉腰阳关、肾俞、委中,以酸胀为度。在压痛点上下方用弹拨法。病人复取侧卧位,患侧向上,作腰部斜扳法。本法适用于急性腰部软组织扭伤等证。 ②病人取俯卧位,先施滚法于腰部两侧竖脊肌,同时配合以腰后伸被动活动,接着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及上次髂穴,并拿委中穴,擦腰部使之有温热感,最后斜扳腰椎关节。本法适用于慢性腰肌劳损等证。 (4)四肢部伤筋 以滚法施治于四肢软组织损伤部位压痛点及其周围,按揉压痛点,并配合局部的被动运动,最后以搓法结束治疗(伤筋的压痛点往往就是病灶所在,故找准压痛点在诊断上具有特殊意义。在鉴别诊断中,须排除骨折或感染性疾病,必要时,应作X线或实验室检查,如果损伤部位内出血严重者,24小时内禁止施以手法治疗)。 3.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