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具体分布特点如表5-3。 ┌────────┬───────┬───────┬───────┐ │ 部 位 │ 第一侧线 │ 第二侧线 │ 第三侧线 │ ├──┬─────┼───────┼───────┼───────┤ │ │ 胸部 │足少阴肾经(距│足阳明胃经(距│足太阴脾经(距│ │ │ │胸正中线二寸)│胸正中线四寸)│胸正中线六寸)│ │ ├─────┼───────┼───────┼───────┤ │前 │ │ │ │足太阴脾经(距│ │ │ 腹部 │足少阴肾经(距│足阳明胃经(距│腹正中线四寸)│ │ │ │腹正中线半寸)│腹正中线二寸)│足厥阴肝经从少│ │ │ │ │ │腹斜向上到胁 │ ├──┼─────┼───────┴───────┴───────┤ │ │ 肩胛部 │ 手三阳经 │ │ ├─────┼───────┬───────┬───────┤ │后 │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 │ │ │背、腰部 │(距背正中线一│(距背正中线三│ │ │ │ │寸半) │寸) │ │ ├──┼─────┼───────┴───────┴───────┤ │ │ 腋部 │ 手三阴经 │ │侧 ├─────┼───────────────────────┤ │ │胁、侧腹部│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 └──┴─────┴───────────────────────┘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 │ │ 内 侧 │ 外 侧 │ ├─────┬─────┼───────────────┼─────────┤ │ │ 前 │ 太阴经(肺) │ 阳明经(大肠)│ │ ├─────┼───────────────┼─────────┤ │ 手 │ 中 │ 厥阴经(心包) │ 少阳经(三焦)│ │ ├─────┼───────────────┼─────────┤ │ │ 后 │ 少阴经(心) │ 太阳经(小肠)│ ├─────┼─────┼───────────────┼─────────┤ │ │ 前 │ 太阴经(脾) │ 阳明经(胃) │ │ ├─────┼───────────────┼─────────┤ │ 足 │ 中 │ 厥阴经(肝) │ 少阳经(胆) │ │ ├─────┼───────────────┼─────────┤ │ │ 后 │ 少阴经(肾) │ 太阳径(膀胱)│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 1、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2、手阳明大肠经病证——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大便秘或泄,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耳聋、心胁痛,汗出,噫肿喉痹,目锐眥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4、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寒热、鼻塞,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足小趾不用。 5、足阳明胃经病证——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鼽衄,齿痛,咽痹,颈肿,口喎,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 6、足少阳胆经病证——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马刀侠瘿汗出振寒为疟,头痛颔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 手足三阴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 1、手太阴肺经病证——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以及臑、臂前侧廉痛,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等。 2、手少阴心经病证——嗌干,心痛,渴而欲饮,以及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3、手厥阴心包络经病证——手心热,心中憺憺大动,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肋支满,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烦心,心痛等。 4、足太阴脾经病证——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身体皆重,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癥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等。 5、足少阴肾经病证——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悬若饥状,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噫干及痛,烦心心痛,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6、足厥阴肝经病证——腰痛不可以仰,甚则嗌干,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妇人少腹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