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幽门,一名上门,在巨阙两旁各五分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五分,灸五壮。” [别名]上门,上关,幽关。 [穴名解]幽,指陷微。足少阴脉气行至本穴以后,即出腹部之阴而达于胸廊之阳。冲脉在本穴与足少阴交会后即散于胸中,“两阴交尽,故日幽。”足少阴脉气由正经行人胸廊之门故而得名。
[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8—11—8)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6、7、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6、7、8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取法]仰卧,先取脐上6寸的巨阙,再于其旁0.5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脐上6寸,旁开0.5寸。 [刺灸法]直刺0.3—0.6寸;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左侧幽门穴的深部是肝左叶,勿深刺,以防刺伤肝脏。 [功用]清热解郁,和胃化湿。 [主治]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胃痛,胃脘胀,不嗜食,小腹胀坚,妇人乳痈,胸痛引腰背,健忘等。 [配穴举例]配内关、梁丘,主治胃痛,呃逆,腹痛;配支沟、阳陵泉,主治胁痛,肋间神经痛。 [现代研究]针刺幽门可使胃蠕动减慢。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肋问神经痛,眼结膜充血,支气管炎,肝炎,妊娠呕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