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行于阳溪。” [别名]中魁。 [穴名解]手背为阳。筋骨间凹陷处类似山溪。穴在二骨(桡骨、腕骨)二筋(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穴当阳位,故名阳溪。 [位置]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问的凹陷中。(图8—6—2) 阳溪穴位位置图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前方。浅层布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等。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取法]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简易取法]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即是本穴。(图8—6—4) 阳溪穴 [功用]清热散风,泄火疏邪。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目翳,热病烦,癫、狂,瘾风,疮痂,臂腕痛。 [刺灸法]俯掌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配穴举例]配阳谷,主治目赤肿痛;配列缺,主治腕部腱鞘病;配解溪,主治心悸怔忡。 [附注]“经”穴。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腕关节炎,腱鞘炎,咽炎,扁桃体炎,鼻炎,耳聋,耳鸣,面神经麻痹,结膜炎,角膜炎,癫痫,精神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