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腧穴的选择,是以阴阳、脏腑、经络和气血等学说为基本依据的,其取穴原则 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因此,在“循经取穴”的指 导下,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 1.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的部位取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为基本依据的, 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症,均可按近 部取穴的原则来取穴治疗。例如,眼病取睛明穴、球后穴、攒竹穴、风池穴等,鼻病取迎香 穴、巨谬穴,面瘫取颊车穴、地仓穴,胃痛取中脘穴等,此类取穴方法皆属于近部取穴。 2.远部取穴 远部取穴是指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这也是 一种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远部取穴运用也非常广泛,在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 位进行治疗,在具体应用的时候,既可以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穴(本经取穴),又可以选择 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穴(表里经取穴)或名称相同的经脉上的腧穴(同名经 取穴)进行治疗。例如,咳嗽、咯血为肺系病症,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穴、鱼际穴、太渊 穴(本经取穴),也可选择与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同名经取穴);胃脘疼痛属胃的病症,可选 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表里经取穴);面部疾患选取合 谷穴,目赤肿痛取行间穴,久痢脱肛取百会穴,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穴等,均为远部取穴的具 体应用。 3.随证取穴 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称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 取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临床上有许多病 症,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难以辨位,不适合 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症自身的性质特征进行辨证分析,将病症归属于某一 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腧穴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因心肾不交的失 眠,辨证归心、肾两经,故取心、肾经神门穴、太溪穴等腧穴。对于个别较为突出的症状,也 可以结合临床经验而选穴,如发热者可取大椎穴、曲池穴,痰多者取丰隆穴等,这也可归于 随证取穴的范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