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人体面部均有其特定的对应区域,《灵枢·五色篇》指出:前额中央主头面,两眉之间向上,即明堂部位主咽喉,两眉之间印堂部位主肺,两眼内角之间的区域主心,鼻梁骨正中主肝,其两侧为胆所支配区域,晃尖部主脾,两侧鼻翼主胃,两侧颧部主小肠,颧骨以下从鼻翼至颊部的中心主大肠,由此向颊部以外主肾,肾区以下主脐。鼻与嘴之间的区域主膀胱,子宫等。古人在诊断中,往往根据上述不同部位的颜色改变,了解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 《素问·刺热篇》中把面部的五脏相关区域作了如下区分: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鼻为脾,颧上为肾。 在通过面部望诊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将两者互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肾炎的患者,往往见到下眼睑浮肿,两侧耳前的部位发黑。 据《灵枢·五色篇》所载,四肢病变也可以反映在面部:两颧部为肩,颧后耳前为上肢;上肢区域的下方就是手所主区域。双眼的内角之间向上,即印堂的部位属胸膺和乳腺,颊的外侧应背,颊车以下为大腿所主区域,颊车穴即在咬牙时,咬肌隆起之处,寻之极易。 口角两侧的大纹处应大腿的内侧,口角外地仓处应膝髌。小腿下方当两颊车中央部位属膝,膝以下部位属小腿,主足部。这就使全身各个部位在头面部均可找到一块区域与之相对应,故通过观察面部形态和面色的变化,可以诊断脏腑盛衰与阴阳偏胜等疾病。 正如《灵枢·五色篇》所说:“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难经》中也有“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的记载,大致意思就是说:观察患者面部表现出来的“五色”,即可以知道病情的轻重。 另外,在《灵枢·五阅五使》中指出:“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人体内五脏发生了异常,必然在面部七窍有所体现,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见到痰热郁肺时,可见到鼻塞,流黄浊涕;肝部疾患者,有时白睛部可见到黄疸,等等。 所以,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对面部某一区域必须作深入细致的观察,象色泽,是否润泽,有无爆皮,有无疖肿结节,有五分泌物等,并且与同一脏器所属其他反应区互相参照,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伤寒论》所谓“上工望而知之”即是指高明的医生,可以通过望诊来了解病情,得出诊断。 下面附图所示为五脏六腑发病在面部的表现: (二)从面部观察肺功能的方法 (三)从面部观察脾功能的方法 (四)从面部观察肝功能的方法 (五)从面部观察肾状况的方法
(七)从面部观察胃状况的方法 (八)从面部观察小肠状况的方法 (九)从面部观察大肠状况的方法 (十)从面部观察膀胱状况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