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孙、尺胃、脐胃3昧大药,还怕什么胃痛、胃下垂、胃溃疡
除了至阳和灵台,治疗胃痛、胃下垂、胃溃疡等胃病还有3个常用的高升点穴位,一个是公孙穴,在脚部,正是足部胃的反射区。 另一个叫尺胃,还有一个叫脐胃。 它们分别在手臂的尺部和人体的肚脐旁,这两个点本来不是穴位,而是高树中教授发现的治胃病的特效穴位,其实就是治疗胃病的高升点。 尺胃在肺经上,位于太渊与尺泽连线的中点,即孔最穴的下 一寸处,凡是胃痛或有慢性胃病的人,会在此处出现压痛,甚至能找到一个条索状的压痛物,这正是人体生长在胳膊上的治胃病大药。 脐胃在肚脐左上方的半寸到一寸处。这其实就是推拿导引里面讲的“达脉”,是用来使人体气血畅达、内外通达的,如果配合人体其他穴位进行按压,治疗胃系统病症比诸多药物都好。 有一位儿科老中医曾颇有感慨地对我说:“治病,真是太容易了,什么方法不能用啊!”的确,一种病有许多种治法,结果往往是殊途同归,最终都能把病治好。如果一种方法用了无效,还可以马上启用另一种方法,总之,治病都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对于胃痛来说,如果上面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效果,那就可能是心痛。心脏和胃的位置非常近,很多心痛被医生和患者误以为是胃痛,从而出现误诊,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有经验的老医生总是说:“宁把胃痛当心痛,莫把心痛当胃痛。”而《黄帝内经》索性就把胃痛和心痛都称为“心痛”,古人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他们在治疗胃痛和心痛的方法上面的确有很多值得后人借鉴之处。 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治胃痛的特殊穴位——内关。这个穴位在心包经上,不仅有补心、强心的功能,同时又能治疗胃痛,是一个治病多面手。无论是胃痛还是心痛,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缓解。采用按压或揉按的方法都可以,以手臂上的整个心包经感到有明显的酸胀为宜。对于那些取至阳或灵台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朋友,不妨以用内关来代替。 另外,治疗胃溃疡,可以单在手足上取穴:双手三里配双足三里,手穴取胃肠点、肺点、头顶点、脾点、肝点、后头点,脚穴参照手穴,在对应的位置取。 因为,手三里和足三里的位置正好对应,四点连起来正好是一个大x形,而在双手双脚上取的这些穴位,正应x形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间有病四边平”的治病理念。在双手双脚、膝部、肘部各取高升点,共同朝中间的胃部发力,还怕疾病撬不掉吗?如果取耳穴,效果则更为明显。以胃点和肺点为取压的重点,另取交感、神门、肾上腺点、内分泌点和皮质下点(双耳都要取),同时,配上手掌上的胃肠点,再配上捏脊和压双足三里,这个取穴阵容是最强大的,如果每天坚持按压,对严重的慢性胃溃疡疗效十分好。 无论是手穴还是耳穴,都要取肺点,为什么呢?因为肺不仅主管人体外部的皮毛,而且对内脏表面和内壁也有影响,只有肺气流畅,人体脏器的器质性损伤才能迅速恢复。所以,无论是皮肤上的还是内脏中的溃疡,如果长期不愈合,就很有可能是肺气不调造成的,所以,强肺是治疗各种溃疡的祛根之法。 调理一切气虚病症的仙丹
在讲到如何治气虚病症前,我们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人体的脏器为什么会下垂呢? 光凭人体的骨架,是支撑不起一个人的。人能够直立着活动,还需要气来支撑。《黄帝内经·灵枢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支撑一个人的气是先天的“真气”,又叫“元气”,与后天的“谷气”相合而成。而人一旦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耗散了元气,就会出现气虚之症,轻则有气无力、懒得说话、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次则出现皮肉下垂,重则出现内脏下垂。 在一个年少气旺的人身上,他身体的任何部位不会有下垂的迹象,而人一旦气虚,似乎什么都在下垂:面部两侧在下垂,松弛的皮肤在下垂,稍微严重一点的,胃、肛门、子宫都在下垂……人体器官的一切非正常下垂都是源于气虚,所以,治疗人体的一切下垂之症,首先要补气,把元气补起来。 如何补元气?压脐,然后再配以手、脚上的穴或耳穴来治疗。 比如胃下垂,除了上面所讲的通治穴位疗法外,如何使用手、脚上的穴位大药来治疗呢?首先,您要取手穴上的胃肠点、肺点、头顶点、脾点、肝点,接着,再在脚上取相应的穴位。 还有一个方法是取耳朵和手上的点,耳朵上以胃点、皮质下点为重点,配上交感点、神门点、肝点、脾点,手上则取胃肠点,配上捏脊、指压足三里。无论是手上还是耳朵上,我们都要取肝点。这是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讲,肝属木,生风,主疏泄,使人全身之气调畅通达。凡是肝胆之气旺的人,全身之气就旺,整个人都虎虎生威,敢说敢干。凡是肝胆气虚的人,全身之气都虚,做事缩手缩脚,说话都没有力气。我们平时说某某人“胆小”,其实是有医学根据的,胆小就是肝胆气虚。通常情况下,胆小的人最容易出现中气下陷的症候。如何看出一个人肝胆之气的盛虚呢?肝胆气盛的人,双手双腿强壮有力,肋部肌肉结实、有韧性,面部两侧很饱满,我们看那些著名的将军,无不剑眉倒竖,这正是肝胆气盛的标志;而肝胆气虚的人正好相反,眉毛老是耷拉着,精神不振。 所以,治疗各种气虚之症,都首先要注意舒肝,强健肝胆之气,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