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观察体内环境是否平衡
人的身体由物质和能量组合而成。这其中的构成要素并没有固定的结构,每天都会有所改变。一旦失去了这个平衡,就会让身体各部位出现不同的问题。体内环境的平衡,大致来说可从下面三个角度来看。
1)机能,血液、水分、精力
显示身体构成要素之一的能量。机能、血液、水分、精力不足的情况,称之为“虚证”,能量过剩时则称为“实证”。
2)身体过热或过冷
体温降低表示体内的热消失。体温过低则称之为“寒证”,相反的体温过高则称之为“热证”。
3)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
当疾病症状出现在皮肤、肌肉、鼻子劳或咽喉等体表较浅的部位称之为“表证”;相反,出现在内脏等深部则称之为“里证”。
综合以上三点,就能判定出体质的属性是偏向阴性或阳性。
虚、寒、里都是属于“阴性”体质,实、热、表则属于“阳性”体质。
体质阴阳失调时需检视的八个要点,称之为“八纲辩证”。借此可以将疾病作粗略的分类。
体质的阴阳理论,起源于距今约三千多年中国所提到的“阴阳说”。阴阳说的观念,是指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对立的两面。
活动激烈、热、明亮、前进、旺盛的属于阳性。相反的,安静、寒冷、阴暗及后退则属于阴性。
就好比太阳照射在任何物品上,其背后一定会出现影子,但这并不能说哪边一定不好,两者都是组成事物不可或缺的要素。
世界万物皆分阴阳。例如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
我们的身体也维持着阴阳的平衡。若是极端偏向哪一边的话,就会使整个体内环境失去平衡而生病。中医学上所说的平衡,是指阴阳的平衡。当身体处于阴阳调和,也就是“中庸”的状态下,即“健康”。若是严重偏向任何一边,都会引起疾病。
②确认究竟是哪个脏器出现问题
当患有慢性疾病或身体失调时,多半是由于某个脏器发生异常而引起的。实施治疗和养生方法,则是为了防止脏器功能的异常更加严重。这种强化衰弱的脏器的做法我们称之为“脏腑辩证”。我们常说人有五脏六腑,其中“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则是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脉中的三焦并无实体,而是依据其功能来进行定义。中国自古以来针对三焦就有百家说法和解释。在此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将三焦略过,仅以五脏五腑来作简单说明)。
五脏及五腑之间,具有“心一小肠、肝一胆、脾一胃、肺一大肠、肾一膀胱”这样的主从关系。当五脏的机能降低时,也会连带影响到五腑的机能。
掌握我们每天健康管理的根本,是以体内的五脏为主。
翻开中国的传统医学典籍,其中虽然有类似解剖图的内容,却不似西洋解剖学那般详细。
中国医学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但并没有特别钻研尸体的解剖。反而只专门针对活体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现象,解释体内发生的情况,形成所谓的“五脏五腑”理论。
中医学上所指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学中所说的“心脏、肝脏、肠胃、肺脏、肾脏”差不多。不过中医学所说的“五腑”是以生理机能来分类的,因而涵盖的范围比西医更宽广。究竟是哪个脏器出了问题,只要检视脸部就能略知一二。
首先,从脸色(心→红、肝→青、肠胃→黄、肺→白、肾→黑),以及脸部五官的各种症状(心→脸部整体,肝→眼睛,肠胃→口,肺→鼻,肾→头发、牙齿),就能大概了解脏器的状况。再综合舌头的状态和自觉症状等,就能够非常准确地掌握五脏的情形。
根据前两个章节的脸部原则来实际检视自己的脸之后,可能会有许多人陷入“怎么办……我的肝脏好像不太好,肠胄也不好,肾脏也不好……”的困扰,好像全身上下都有毛病。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因此不可能出现只有某一个脏器有毛病,而其他却完全正常的情形。五脏的机能相辅相成,因此只要其中一个出了毛病,也会连带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健康。
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为相互滋生助长,相克则为相互克制。例如慢性鼻炎的人会有肺功能低下的问题,这是因为肺部受到有相生关系的肠胃所滋养。因此,患有鼻炎或皮炎等肺功能低下问题的人,肠胃功能也不好。
另外负责化解外界压力的肝脏呈现紧张状态时,会使肠胃机能的运作变差,这是由于肝脏和肠胃之间有着相克关系。
就是因为五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针对慢性鼻炎患者所开的处方,不只需要强化肺脏,同时也要加入强化肠胃的处方。这就是中医学上所说的“整体治疗”。
③了解疾病的性质和个人体质差异
与生俱来的体质,加上后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和“病质”。我们常说“体质差”、“体质好”,然而仔细想想,体质到底指的是什么,会出现在什么部位,实际上并不是十分明确。
所谓的体质或是病质,是由脏器的健全程度以及“机能、血液、水分、精力”的状态所决定。机能在中医学上指的是“气”,借助“气”保证身体的活动。“气”无法用眼睛看到,中医学认为气能让身体各种机能正常运作。
气能让体内的血流顺畅、活化脏器,并使人变得更有元气。
血液在中医学上称之为“血”,负责供给全身营养。嘴唇、指甲发白或皮肤、肌肉虚弱时,都是由于血液不足的关系。
水分包括了细胞及血液中的水分、淋巴液、唾液、汗液等体液,这些又被称之为“津液”。当人们觉得口干舌燥,或是舌头变红时,表示体内的津液不足。
精力为生命泉源的能量。除了支持生命以外,还包括延续生命的能量。当人们的精力减少时,会出现全身无力、加速老化、牙齿衰弱,白发增加等脸部症状。
机能、血液、水分、精力的质和量,决定了一个人的体质或病质。
中医学上将分析气、血、津液、精的质量,称之为“气血津液精”辩证。
④找出致病的关键
疾病的出现一定有其原因,找出原因就称之为病因辩证。而致病的原因主要分成“外因”、“内因”以及“不内外因”三类。
外因是指自然界气象的变化成为病因。“风、寒、暑、遍、燥、火(热)”这六个被称为“六淫”的邪气,邪气是对人体带来危害的外感病邪的统称。
内因则是由于精神状态影响到肉体。“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感情称之为“七情”,这“七情”会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一旦外因或内因过多时,就会伤及脏器而引起病症。
不内外因则是不属于外因和内因的原因,主要是指生活习惯。例如饮食不正常、过度劳动、过于懒散、纵欲过度等,因身体变得衰弱而出现毛病。除此之外,也包括了外伤及昆虫叮咬、动物咬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