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针康学院博士生导 师, 广东省名中医,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 老师, 广东省第二批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庄礼兴教授 出身于中医世家, 从医 30 余载, 先后师承岭南针灸名 家司徒铃教授和张家维教授, 临床经验丰富。张家维 教授在司徒铃老经验的基础上, 将挑针疗法发扬光大, 张老善用挑针疗法治疗不育、 痛经、 偏头痛、 甲状腺结 节等疾病 [1 -3 ] , 效果显著。庄礼兴教授传承了二老的 挑针疗法临床经验,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将挑针疗法 运用于肌筋膜炎的治疗上, 亦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笔 者有幸跟随庄礼兴教授学习,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又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是因感受寒湿 邪气和或长期劳损而使筋膜、 肌腱、 肌肉等组织发生水 肿、 渗出以及纤维性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慢性疼痛为 主的临床症状。肌筋膜炎患者常在局部有固定压痛点 或激痛点, 甚至可以触及条索状改变, 在天气变化或劳 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根据累及的部位不同, 肌筋膜炎可分为颈部肌筋 膜炎、 腰背骶部肌筋膜炎、 盆底肌筋膜炎、 肩胛肌筋膜 炎等。临床以颈部肌筋膜炎和腰背骶部肌筋膜炎最为 多发, 常见于长期对着电脑办公、 久坐不动的办公室白 领、 IT 行业人员或舞蹈人士或做体力活为主的工地工 人等。 根据经络学说经筋理论, 肌筋膜炎属筋病, 病在经 筋, 属中医学筋痹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 《灵 枢·经筋》 篇曰 :“经筋之病, 寒则反折筋急……” 。 《素问·长刺节论》 篇亦云 :“病在筋, 筋挛节痛, 不可 以行, 名曰筋痹” 。这些描述与肌筋膜炎发生时肌肉 痉挛、 疼痛等临床表现一致 。《灵枢·经筋》 篇记载有 该病的症状为“其病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 , “结 者皆痛” 和“转筋” 与该病特定激痛点 [4 ] 体征吻合。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则论述了该病的病因病 机 :“若素受风寒湿气, 再遇跌打损伤, 瘀血凝结, 肿硬 筋翻” 。因此该病的内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 或 肾气亏虚、 气血瘀滞, 或遇跌打损伤等外因, 从而引起 筋脉失养、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2 挑针疗法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挑针疗法是通过使用特制针具在人体皮肤局部反 应点或穴位迅速、 轻微、 连续地挑刺皮肤或挑断皮下纤 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也称针挑疗法或挑刺、 挑治。 挑针疗法由砭刺法发展而来, 属于“刺络疗法” 中 的 “半刺” , 挑刺的深度限于皮部 。《素问·皮部论》 云 :“欲知皮部, 以经脉为纪者, 诸经皆然 。 ” 《素问·五 脏生成论》 记载有皮部疾病治疗的条文 :“卫气之所 留, 邪气之所客也, 针石缘而去之” 。临床上通过观察 皮部特定区域皮肤色泽、 形态、 感觉的变化等来诊断脏 腑经络疾病, 即是中医所说的 “有诸于内, 必形于外” 。 庄礼兴教授将挑针疗法运用于肌筋膜炎的治疗,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目前对挑针疗法治疗 肌筋膜炎的作用机制尚无明确定论, 笔者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 肌筋膜炎患者痛点相 对固定, 局部常形成条索状物或结节, 常规针刺难以速 效, 而挑针疗法运用特制的钩状针刺入皮下脂肪层或 皮下筋膜层, 挑断纤维组织, 其刺激量较普通针刺大很 多, 通过提高患者的痛阈, 使患者自觉疼痛症状减轻; 另一方面, 有研究亦表明 [5 ] 软组织损伤可释放 5 - 羟 色胺、 组织胺及激肽等物质, 这些物质均可引起局部缺 血缺氧和神经敏感, 从而导致肌肉纤维的缩短, 肌纤维 的缩短又会导致氧和能量缺乏,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产 生能量危机。而挑针疗法通过对局部压痛点的刺激可 使组织蛋白分解, 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 降低致痛 物质如缓激肽和 5 - 羟色胺等在血清中的含量, 从而 达到止痛的目的。再者, 挑针疗法直接作用于局部神 经系统, 减少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入, 使患者的神经反 应降低。组织学研究 [6 ] 表明, 肌筋膜压痛点处是敏感 的感受器或敏感神经末梢。Hong 等 [7 ] 通过研究认为 肌筋膜炎病理机制可能与脊髓对感觉神经纤维和有功 能障碍的终板在脊髓内的整合有关。 3 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选穴原则及操作方法 庄礼兴教授认为肌筋膜炎无论是内因, 或者是外 因导致, 都表现为“不通则痛” 。《灵枢·卫气失常第 五十九》 云 :“筋部无阴无阳, 无左无右, 侯病所在” 。 他认为经筋病与经脉病变不同, 它没有阴阳虚实的变 化, 临床治疗随病所施治。故其选穴“以痛为腧” , 不 拘泥于经穴所限。也就是说阿是穴是治疗肌筋膜炎选 择的主要穴位, 同时配合局部选穴。 挑针操作方法: 确定挑针部位, 常规使用碘酒消 毒。在固定挑刺点上, 左手用拇食指撑开皮肤, 右手持 针, 手握钩状针刺入一定深度(约 0. 2 ~ 0. 3cm 处, 皮 下脂肪层或皮下筋膜层), 利用腕力将针体迅速向上 提起, 作左右摇摆的动作, 把挑起的表皮挑断。挑开口 后, 即可再将针尖迅速上提, 针柄下沉, 重复 2 ~ 3 次, 直至纤维拉出, 或有血珠流出时, 则表明局部纤维已 净。每次选择 3 ~5 个穴位或痛点, 操作结束后用苯扎 溴铵贴住伤口, 避免感染。嘱患者治疗期间清淡饮食, 注意观察挑刺部位是否有红肿发炎情况。 4 颈部肌筋膜炎 颈部肌筋膜炎发生在肩颈部位, 为手太阳、 督脉、 足太阳、 足少阳等经脉所过。从解剖部位说, 主要累及 肩颈部筋膜、 肩胛提肌、 颈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 冈上 肌、 冈下肌及菱形肌。肩颈肌筋膜炎的患者常在肩中 俞、 曲垣、 膏肓等穴位附近能摸到条索状物或硬结或明 显的触痛。庄礼兴教授师古而不泥古, 通过长期的临 床观察总结, 发现肩颈肌筋膜炎患者大多在肩外俞和 大椎穴连线中点可触及痛点, 在患者此阳性反应点做 挑针治疗, 起到疏通经络, 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因此 将此经验穴命名为“肩颈痛穴” 。肩颈痛穴在定位上 为第七颈椎旁开 1. 5 寸, 刚好处于膀胱经上, 主治肩颈 痛等病证;在解剖上正好处于头夹肌、 颈夹肌、 中角斜 肌及后角斜肌肌肉相交处, 亦是颈椎活动肌肉活动度 较大之处, 长度的伏案及头部转动亦在此形成劳损点, 在症状上表现为压痛, 甚至可触及结节。肩颈痛穴操 作方法:在穴位处先用特制钩针轻挑破皮, 再用钩针挑 找皮下纤维, 轻轻牵拉皮下纤维, 一般可找到 3 ~ 4 根 白色纤维, 最后用钩针挑断白色纤维, 整个操作过程无 血或仅有微量出血。 5 腰背骶部肌筋膜炎 腰背骶部肌筋膜炎发生在腰背部、 腰骶部, 为带 脉、 督脉、 足太阳等经脉所过。从解剖部位说, 主要累 及腰背骶筋膜、 背阔肌、 竖直肌、 骶棘肌、 髂腰肌、 臀大 肌、 臀中肌等。腰背部肌筋膜炎常在大肠俞、 腰阳关、 命门、 志室、 肾俞、 次髎等穴附近可触及痛点或条索状 物。庄礼兴教授结合解剖知识, 认为第 3 腰椎是腰椎 前凸的顶点和腰椎活动的中心, 其横突为人体最长, 因 此受力最大, 较其他横突更易产生劳损, 腰背部肌筋膜 炎患者常可在此触及痛点或条索状物。因此庄礼兴教 授临床常选取该穴做挑针治疗治疗腰背骶部肌筋膜 炎, 取得满意效果。 6 临床验案 夏某, 男, 45 岁, 因 “颈肩部酸疼 4 月余” 就诊。患 者主诉颈肩部酸胀疼痛, 板硬不适, 不伴双上肢麻木乏 力, 劳累及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 影响工作及睡眠, 纳 可眠差, 舌淡红苔白, 脉弦。行颈椎 DR 检查未见明显 异常, 曾在门诊多次行针灸治疗, 诉针灸后可缓解, 但 持续时间不长, 反复发作。后前来庄礼兴教授门诊就 诊。查体患者在肩中俞、 曲垣、 膏肓等穴处明显触及硬 结, 且触痛明显。西医诊断:肩颈肌筋膜炎;中医诊断: 项痹病 寒湿蕴结证。庄礼兴教授选择“肩颈痛穴” (肩外俞和大椎穴连线中点处)为主, 配合肩中俞、 曲垣、 膏肓穴, 行挑针疗法。经 1 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 减轻。1 周后二诊取“肩颈痛穴” 继续行挑刺治疗, 患 者颈肩部疼痛消失, 嘱患者注意颈肩部位防寒保暖。 随访 3 个月未见复发。 按:患者肩颈部位酸胀不适, 板硬, 发作与天气和 劳累有关, 检查排除颈椎间盘突出、 退化等病变, 临床 诊断考虑 “肩颈肌筋膜炎” 。《太素·经筋》 云 :“筋为 阴阳气之所资, 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 来, 然邪入腠袭筋为病, 不能移输, 遂以病居痛处为 输。 ” 故选取该病患有明显压痛的肩中俞、 曲垣、 膏肓 穴及“肩颈痛穴” , 交替行挑针治疗。患者痛减后 痊愈。 7 结语 临床上庄礼兴教授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患 者, 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选穴上, 庄礼兴教授分别 选用经验穴“肩颈痛穴” 及第 3 腰椎横突旁阿是穴为 主穴进行治疗。在操作上, 庄礼兴教授强调手法轻柔, 术口干净无出血或微量出血, 更重要的是皮下纤维必 须全部挑干净才能达到速效。从作用机制看, 挑针疗 法具有针刺效应、 刺络放血效应、 按摩效应等, 通过剥 离松解肌肉组织、 引发机体组织损伤修复机制, 从而达 到消除炎症、 改善血液循环、 降低神经反应性的作 用 [8 -9 ] 。且挑针治疗器具简单, 临床操作方便易学, 疗 效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张宾 王澍欣 朱欢欢 贺君 徐展琼 庄礼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