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高血压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高血压“气海理论”与痰湿质的联系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09-25
石学敏院士“气海理论”与高血压痰湿质的关系初探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是现 代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也是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 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 ] 。EH 人群体质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 痰湿、 阴虚、 气虚体质是影响 EH 体质的 主要因素, 与 EH 发病亦密切相关, 尤其痰湿质患者 呈现出高频发、 低龄化的趋势 [2 ] 。石学敏院士诠释 的 “气海理论” 与 EH 主要体质中痰湿质的形成密切 相关。提示 “气海理论” 与 “司气海、 调血压” 针刺方 法或许可以通过改变 EH 的高危体质“痰湿质” , 从 而干预 EH 进程, 对疾病产生防治作用。本文初步 探讨二者的理论联系, 以期对中医学针刺降压新理 论的探索与运用提供新视角。

一、 高血压病患者体质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 判定》 , 将人体质分为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 虚质、 血瘀质、 痰湿质、 湿热质、 气郁质和特禀质 9 种体质类型。平和质是正常体质, 在 EH 人群中 仅占少数(9.6%), 其余偏颇体质才是 EH 患者的主 体(90.4%) [3 ] , 且不论单一或是复合体质, 痰湿质出 现频率最高, 并且表现出与超重、 代谢紊乱、 心血管 疾病等有较密切的关系 [4 ] 。在王琦团队开展的9 省 市 7 782 例 EH 患者的大样本调查中, 各种体质在 EH 患者中均可见到, 同时痰湿质最为常见, 与阴虚 质和气虚质并为 EH 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 [5 ] , 与 EH 发病密切相关。另一研究则认为痰湿质、 阴虚质才 是 EH 的主要体质类型, 二者占据发病人群的大多 数 [6 ] 。此外, 不同性别和年龄等特征 EH 患者的体 质类型也各有特点。调查显示性别差异对 EH 患者 的体质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7 ] 。痰湿质是较常见 的体质, 且尤以女性患者最为多见 [5 ] , 这可能因女 子以肝为先天, 受情志影响相对较明显, 肝气不疏, 气机失调则最易津液停滞, 久则易形成痰湿体质。 此外, 年龄也是 EH 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 50 岁后的 EH 人群偏颇体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8 ] , 而在相对 年轻(小于 60 岁)人群中, 痰湿、 湿热、 气虚质名列 前三, 且痰湿质出现最多 [2 ] 。刘培中等 [9 ] 也认为痰 湿质患者的年龄明显较阴虚与气虚质者低。此外, 有研究统计还发现痰湿、 阴虚质与低中危 EH 患者 呈现明显相关 [10 ] 。王长春 [11 ] 则指出 EH 前期人群 也是 EH 发病的潜在人群, 痰湿质仍是其主要体质 影响因素之一。综上所述, 痰湿质是 EH 患者主要 体质类型, 并表现低龄化趋势。石氏“气海理论” 对 EH 的形成及气的独特阐释与痰湿体质的生成有密 切联系, 甚至存在直接关联。若能用针刺方法干预 痰湿质的形成, 便可尽早干预或阻断大部分 EH 人 群的病情发展。

二、 高血压 “气海理论” 与痰湿质的联系

(一 )“气海理论” 的内涵

“气海理论” 是石学敏院士研究《黄帝内经》 中 有关 “气海” 及 “无风不作眩” 以及的论述, 并结合多 年临床实践后提出的关于 EH 形成机制的理论。传 统中医学根据 EH 症状, 多将其归属于“眩晕” 、 “头 痛” 的范畴。石学敏院士认为虽 EH 之“眩晕” 、 “头 痛” 的病机有虚实之分, 但其发病常自觉天旋地转, 发烦目暝, 甚则闭目难止, 未发时亦多觉头晕昏蒙, 明显 “风动” 之象 , “内风扰动” 是其不可忽略的病 理, 因此, 息风为治病之首务。然自古“治风先治 血, 血行风自灭” , 息风者调血为先。中医气血相 生, 如 《景岳全书·血证》 所言 :“人有阴阳, 即为血 气” , 且 “气为血之帅” , 气行则血行, 调血前“调气”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气血合方阴阳平, 内风不能 生, 外风不能入。在此基础上, 石院士深入思考《黄 帝内经》 关于“气海” 的论述, 发现其与 EH 的起病 密切相关, 如 《灵枢·海论》 :“气海有余, 则气满胸 中, 悗息面赤;气海不足, 则气少不足以言” 。随后 提出 EH 的基本病机为“气海失司” , 血压失控全因 气之失司。人体之气又主要分为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四类气各禀其特性, 皆与 EH 形成相关, 但执 其要领, 唯 “宗气” 与 EH 的联系最为关键。宗气又 名 “动气 ” 、 “大气 ” , 《灵枢·五味》 有言 :“大气转而 不行者, 积于胸中, 命曰气海。 ” 宗气聚于胸中, 胸中 为气海, 亦为宗气之海, 石氏“气海理论” , 主要论宗 气。此外, 临床又有 “膻中者, 气之海” 之说, 然膻中 亦位于胸中, 其可称为气海, 无非因其近宗气聚处, 乃异名而质同 。《荀注》 曰 :“宗者, 众也” , “宗气” 之体为诸气汇聚而成, 其中包含先天元气, 后天水谷 之气, 以及天地之清气。宗气之用 , 《灵枢·邪客》 指出 :“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 吸焉。 ” 宗气可推动心脉搏动与呼吸的产生与接续。 同时宗气汇集后天水谷之气, 营卫融合于其中。营 气入心脉, 化赤为血, 濡润脉道, 使脉道柔和, 血行通 畅;卫气行于脉外, 可约束脉管, 使血行其道, 营卫相 合方成正常血压的基础,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 言 :“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 ” 宗 气贯心肺, 维系其功能, 亦统摄营卫之气, 对血脉正 常功能的发挥及血压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 “肺朝百脉, 主治节” , 宗气经肺脏, 散布于百 脉, 从呼吸之节律, 推动百脉运行。此外, 宗气还有 下滋先天肾水之元阴之功, 水可涵木则风不妄动。 总而言之 , “气海理论” 从气、 血、 脉三者间相依相 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中阐明 EH 的中医机制。气海 失司则营卫失乖, 百脉失约, 元气失和, 血压失常。

(二 )“气海理论” 与痰湿质的关系

“气海理论” 中, 痰湿质的形成与“气海失司” 的 病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气海容纳宗气, 宗气是 气海组成与功能发挥的主体构成, 气海失司及宗气 失司, 而宗气其来源与功用决定, 宗气的状况将直接 影响全身气、 血、 脉、 津、 液的输布与运行。宗气上可 贯心肺, 助心肺功能发挥。若宗气亏虚, 肺气亦不 足 , 《素问·六节藏象论》 有言 :“肺者, 气之本” , 肺 气不足则易造成一身之气的亏虚, 气虚则水谷津液 运化不利, 聚而成湿。此外, 肺居上焦, 又司宣降, 《灵枢注证发微》 有云 :“宗气, 即大气, 积于上焦, 上 焦开发于脏腑, 而宣布五谷精微之气味, 此言熏于 皮, 充其身形, 泽其皮毛, 诚若雾露之灌溉万物, 夫是 之谓气也。 ” 宗气失司, 则肺气不利, 宣降失常则津 液水谷之气不得随气布散周身, 停滞一隅为痰为湿, 日久形成痰湿质。若痰湿凝结于脉内, 黏稠血液, 阻 碍血行, 又间接加速血瘀质的形成, 而痰湿、 血瘀凝 于管壁, 又将加重脉壁硬化, 降低动脉的顺应性, 或 成为动脉硬化与 EH 血压失常的一大原因;此外, 痰 湿阻碍气血运行, 使肝气失于调达, 又易造成气郁 质, 痰湿与气郁质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 共同加深 EH 进程;此外, 宗气为后天之气。先天之精有限, 元气量亦有限, 故元气的维持需宗气的滋养, 宗气失 调则先天元气失滋, 一身之气化生不足, 痰湿成聚。 因此, 气海失司可导致痰湿质的形成。痰湿质既是 EH 的主要体质类型, 又可促成其他 EH 体质, 易成 为常见的兼夹体质, 共同加深 EH 形成。

三、 讨论

痰湿质成为 EH 主要体质类型, 并表现年轻化, 与现代物质条件优化与生活方式有不可忽略的关 系, 现代人多嗜食甜甘油腻, 久静少动, 最易致痰湿 质形成。体质的偏颇是一种特异性, 表现为对某种 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以及对某种疾病的趋向性, 并在 发病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13 ] 。《医理辑要》 有言 :“要 知易风为病者, 表气虚;易寒为病者, 阳气素虚…… 易伤劳者, 中气必损。 ” 这种情况似于现代医学所称 的 “亚健康” 状态, 不等同疾病, 但却已隐藏着潜在 的病理变化。痰湿质既是 EH 最常见体质类型, 又 是其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之一, 有发展为 EH 的趋势。 此外, 在 EH 前期人群中, 痰湿质也表现出明显的关 联, 可见在 EH 发病前 , “高危体质” 即已存在, 而石 氏 “气海失司” 的根本病机与“痰湿质” 间直接或间 接的联系, 为临床通过针刺干预或转变 EH“高危体 质” (痰湿质), 提供理论支持。石氏“司气海、 调血 压” 针刺技术又为干预与转变痰湿质提供可能。其 选取多气多血的手、 足阳明胃经以及少气多血的足 厥阴肝经之腧穴, 包括“人迎、 曲池、 合谷、 足三里、 太冲” 。据统计, 在 EH 的临床众多用穴选经中 , “曲 池、 合谷、 足三里、 太冲” 及所属 3 条经脉使用频率 最多 [14 ] 。此外 , “经穴特异性” 也决定此技术干预 的基础。太冲和合谷为原穴, 又为“四关穴” 。《难 经·六十六难》 有言 :“三焦……主通行原气, 经历 于五脏六腑” , 刺 “四关穴” 可条达肝气, 理三焦及脏 腑之气血 。“曲池和足三里” 为阳明经合穴, 阳明多 气多血 , “合主逆气而泻” , 刺之可泄邪热, 降气血冲 逆, 调理脾胃 。“人迎” 穴是石院士“司气海, 调血 压” 针刺选穴创新之处, 为降压主穴, 也是基于“气 海理论” 干预体质形成的重要部分 。《灵枢·海论》 曰 :“膻中者, 为气之海, 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 前 在于人迎。 ” 人迎属足阳明, 兼气海之气上注前之所 在, 为气之 “关隘” , 又为头气街与胸气街交界之处。 针刺再配合补泻手法可直接调理宗气, 使宗气功能 正常发挥, 从而气行顺畅, 血脉调和, 再配以其他 4 组主穴, 可调和肝脾, 疏通气机, 活血散风, 在稳定 血压之余亦可理气化湿, 干预 EH 高危体质之痰湿 质的形成, 或转变其为正常的平和质。

石氏 “气海理论” 及 “司气海、 调血压” 针刺技术 在 EH 治疗领域已取得初步成功。临床研究已经证 明 “司气海、 调血压” 针刺组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 者的即刻血压, 减小血压变异性, 稳定血压波动, 具 有较好的即刻与长期疗效, 安全性好, 这与针刺刺激 咽后颈动脉窦与迷走神经有关 [15- 16 ] , 然其针刺降压 的中医学机制仍缺乏新的解释。体质学说与 EH 发 病的关系以及石氏“气海理论” 与“痰湿质” 形成的 内在联系, 为“司气海、 调血压” 针刺降压提供体质 通道的解释, 即通过“司气海、 调血压” 针刺技术可 改变 “气海失司” 的病理状态, 进而干预 EH“痰湿 质” 的形成, 或使痰湿质转化为正常平和质, 最终达 到扭转 EH 形成趋势, 使血压趋向正常。本文是对 石学敏院士 “气海理论” 及其针刺降压技术防治 EH 新途径的初步探索, 仍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与研究。 “司气海、 调血压” 针刺技术是一项传统与现代医学 充分融合的产物, 相信在未来 EH 防治领域, 其必能 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张郑鼎 童艳杰 樊小农
Tag标签: 高血压(2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