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便秘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功能性便秘脐疗法,神阙穴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0-29
脐疗法治疗老年人气虚型功能性便秘40例

功能性便秘(FC), 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 近年来由于生活、 工作压力增大、 节奏增快、 起居饮食无规律等原因, 本病发病率 呈增高趋势, 越来越受到胃肠病专家的重视, 成为近年来的研 究重点之一。老年人肠道蠕动能力减弱, 肠黏膜分泌与吸收功 能减退, 增加了结肠癌变、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健康。本研究将老年人气虚型 功能性便秘患者分成两组, 口服乳果糖溶液, 其中一组加用脐疗法进行治疗,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或住院治 疗的老年人 FC 气虚证患者 8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40 例。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年龄大于等于 65 周岁, 患者或家属 能准确完成治疗过程中大便改变及不良反应等记录;便秘时间 ≥6 个月;每周排便少于 3 次;至少 25 % 的时间排便为块状便 或硬便, 或 25 % 的时间有排便困难, 不尽感。不符合肠易激综 合征(IBS)的诊断标准;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所有入选 患者在半年内经全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排除大肠器质性病变, 1 周内化验大便常规及隐血未见异常。

功能性便秘脐疗法

1. 2 排除标准

对乳果糖与黄芪、 火麻仁等药物过敏, 半乳糖血症等。

1. 3 脱落标准

临床研究过程中失访者, 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者, 或因意 外情况而不能坚持接受实验者, 临床研究过程中依从性差、 资 料不完整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乳果糖溶液(商品名:利动, 北京韩美 药品有限公司生产)及脐疗法治疗(取穴:神阙穴。方药:黄芪汤 加减, 组方:黄芪 20 g, 火麻仁10 g, 陈皮6 g, 枳壳10 g, 上药混合 研成粉末, 装瓶备用, 每次取药末 9 g, 加入适量蜂蜜调成药丸, 取无菌敷料贴覆盖贴于神阙穴上, 1 d 1 次, 每次 6 h ~ 12 h。 )。 对照组口服乳果糖, 乳果糖起始量为 15 mL, 1 d 2 次, 症状无改 善可逐渐增量至 30 mL, 1 d 2 次, 起效后改为 10 mL, 1 d 2 次, 疗 程 2 周。患者或家属每日记录内容包括服药剂量、 腹痛、 腹胀或 腹部不适感、 是否排便或排便次数、 大便性状、 其他不良反应等。 其中大便性状就诊室时根据患者及家属记录按 Bristol 粪便分 级评分, 于治疗后 1 周、 2 周评价疗效。

3 疗效分析

3. 1 观察指标

3. 1. 1 肛门直肠测压

肛门直肠测压可以分别检测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 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 抑制反射出现, 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 等, 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

3. 1. 2 临床症状积分

使用 “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 [1 ] 进行积分, 共分 5 个方 面:排便不尽感、 粪便性状、 排便费力情况、 腹痛、 腹胀。每个症 状均分为 4 级, 根据不同级别分别记 0 分 ~3 分, 得分越高则表 示该症状越重。评估时间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 5 d 内。

3. 2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2 ] 的相关症候 疗效判定标准判定。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 积分降低≥ 75 %;有效:症状好转, 30 % ≤积分降低 < 75 %;无效:症状无 改善, 积分降低 <30 % 或积分无降低。疗效积分 = (治疗前症 状积分 - 治疗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症状积分 ×100 %。

3.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 0 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 配对 t 检验,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对老年人肛管静息压、 最大收缩压的影响

两组肛管静息压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升高, 最大收缩压 与正常人相比明显下降,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 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肛管静息压、 最大收缩压比较(x ± s, mmHg)
组别 n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力
对照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125. 2 ±31. 5 115. 2 ±32. 5
113. 6 ±29. 4 1) 119. 8 ±31. 6 1)
治疗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137. 5 ±29. 7 114. 5 ±29. 9
100. 8 ±25. 3 1)2) 123. 6 ±25. 1 1)2)
注:1)与治疗前比较;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4. 2 两组间直肠感觉功能比较结果

两组间直肠感觉功能比较(感觉阈值和耐受量), 两组直肠 初始感觉耐受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均上调, 与正常人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5。见表 2。

表 2 两组直肠感觉功能比较(x ± s, mL)
组别 n 初始感觉阈值 最大耐受阈值
对照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85 ±10. 2 165. 3 ±13. 5
79 ±11. 4 1) 148. 6 ±11. 8 1)
治疗组 40 治疗前 治疗后
78 ±9. 5 152. 1 ±14. 2
69 ±12. 3 1)2) 133. 4 ±14. 4 1)2)
注:1)与治疗前比较;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4. 3 脐疗法对老年人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疗效优于治疗前, P <0. 05;两组 组间比较, 治疗后疗效相当, P >0. 05。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症状积分比较(x ±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9. 25 ±4. 2 7. 13 ±3. 5 1)
治疗组 40 10. 02 ±3. 14 6. 92 ±4. 2 1)2)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4.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对老年人治疗疗效评定效果相当, P >0. 05。见表 4。

表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40 8(20. 00) 25(62. 50) 7(17. 50)
治疗组 40 10(25. 00) 22(5500) 8(20. 00)
注:1)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4 讨 论

汉代养生学家王充说 , “欲得长生, 肠中长清;欲得不死, 肠 中无滓” , 然而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而 逐渐升高 [3 ] , 老年人肠道蠕动能力减弱, 肠黏膜分泌与吸收功 能减退, 肠道微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也是此病发病率上升的原 因 [4 ] 。由于西医治疗上副作用大, 经济成本相对较高, 中医中 药及针刺治疗虽然疗效众所周知, 可是操作性强, 不利于推广 实施, 因此寻求更加经济便利、 有效且副作用、 依赖性都相对较 小方法日趋必要。从中医外治疗法中挖掘脐疗法(穴位贴敷神 阙穴)进行治疗, 取其简便、 廉、 验的特点, 解除病患的痛苦。本 研究所用脐疗方黄芪汤取自清代名医尤怡所著 《金贵翼》 , 主治 气虚性便秘。大便干结, 排出艰难, 或粪质不硬, 虽有便意, 但排 便不畅, 便后乏力, 面白神疲, 脉弱。取各药为末, 以蜂蜜调之敷 于神阙, 取其安五脏之不足, 益气补中, 润肠通便之效。春秋时 期的 《五十二病方》 整理的283 个方子中约50 %为外治法, 其中 就有肚脐填药、 敷药、 涂药等脐疗方法的内容, 开创了脐疗法之 先河。中医外治专著 《理瀹骈文》 明确指出 :“中焦之病, 以药切 粗末炒香, 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 ” 中医学认为, 脐是先天之 本原, 又为后天之根蒂, 是经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穴位。脐为经络 的总枢、 经气的汇海, 因为脐位于任脉之神阙穴, 任脉与督脉、 冲 脉 “一源而三歧” , 联系周身经脉, 故中医学有 “脐通百脉” 之说。

明·李时珍 《奇经八脉考·任脉》 载任脉 “循承浆, 与手足阳明、 督脉会仁” , 清·程杏轩 《医述·脏结》 指出 “脐为立命之原, 脐 傍者, 天枢之位, 阳明脉之所合, 少阳脉之所出” , 表明脐通过任 脉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联系, 故而药物作用于脐, 可通过经络传 导, 调理气血, 补虚泻实, 调节肠腑阴阳平衡。研究发现, 脐表皮 角质层最薄, 且其下无脂肪组织, 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 故 渗透性增强, 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 迅 速弥散入血达到全身。此外, 不断地刺激神阙穴, 会使脐部皮肤 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 以促进人体的神经、 体液调节 作用, 提高免疫功能, 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调整自主神 经功能。正常人体排便包括盆底肌群的弛缓、 排便压的升高和 排便通道的通畅。引起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很多, 包括肠道运动 能力减弱、 内脏灵敏度降低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 其中肛门直肠 动力、 感觉功能异常与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 [5 ] 。本研究结果表 明, 气虚便秘型老年人盆底肌肉群收缩力量、 肛门自制能力均明 显减弱, 在静息及排便过程中出现肛门矛盾性收缩使得大便难 解, 直肠感觉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升高, 存在内脏感觉异常, 这 可能是长期便秘使肠道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引发排便反射 的能力下降所致 [6 ] 。本研究以中药黄芪汤穴位贴敷脐疗既可 补脾益气, 又润肠通便, 因势利导, 可开阔中医脾胃病方向“既 病防变 ‘的临床思路。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王萌 黄国初 罗丽芬 李开富 庞娣
Tag标签: 便秘(5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