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 以患儿智力障碍、 发育 障碍及运动障 碍为主的综 合 征 [ 1 ] , 其主要病因为孕妇受孕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 脑部受损。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可达 4% [ 2 ] , 给患儿的 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肌张力低下型脑 瘫是脑瘫证型中较严重的一种 [ 3 ] , 主要因为脑部运动中 枢受损, 进而导致患儿肌力下降, 肌肉弹性降低, 自主活 动性差及对抗能力弱为主的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 五 迟” “ 五软” 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先天元气不足, 脏腑虚 弱, 以致精髓缺失, 气血亏损, 进一步发展为生长发育迟 缓, 四肢肌肉无力。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对应治疗方法涉 及甚广, 包括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内分泌系 统等 [ 4 ] , 然而没有发现特异性针对该病的药物和治疗方 法。笔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督脉捏脊疗法 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 发现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 运动功能并提升肌力,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6 年 3 月至 2 0 1 7 年 1 2 月河 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 4 0 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 例。治疗组男 1 2 例, 女 8 例, 平均年龄( 1 5 . 0±6 . 2 ) 个月。对照组男 1 1 例, 女 9 例, 平均年龄( 1 7 . 0±7 . 3 )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1 . 2 诊断标准 参照《 脑瘫指南及定义、 分型、 诊断标 准修订》 [ 5 ] 拟定: 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不会加重, 呈非进 行性; 患儿的肌张力下降等症状均因脑部损伤导致; 患 儿的症状在其婴幼儿时期出现; 患儿除肌力下降等症状 外, 可合并智力低下、 语言障碍、 感知异常等其他症状; 排除因其他疾病导致的中枢性运动神经障碍或暂时性 运动障碍。 1 . 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患儿年龄在 6 个 月至 3 岁之间; 患儿肌力低下, 在 0~4 级; 患儿家属了 解本研究内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 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患儿伴有无规 律性癫痫症状; 因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肌张力不足 及运动障碍;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 . 1 对照组 给予被动性、 主动性及抗阻性训练相结 合的康复训练, 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 联合运动治 疗( P T ) 、 作业治疗( O T ) 、 语言治疗( S T ) 、 理疗等进行 治疗。以上治疗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共治疗 3 个疗程。 2 .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督脉捏脊疗 法。医师以两手拇指、 食指及中指螺纹面将患儿督脉两 侧皮肤提起, 两手拇指前推, 同时食指、 中指向后捻, 二 者相互配合, 交替捏提捻皮肤前行, 每捏 3 下向上提 1 下, 从龟尾捏至大椎为 1 次。如此循环操作 9 次, 前 3 次力道稍轻, 中间 3 次可加重力道, 后 3 次力道再次 减轻且不进行上提动作, 结束后对患儿脾俞、 胃俞、 命 门、 肾俞进行点按各 1m i n 。以上治疗 1 个月为 1 个疗 程, 共治疗 3 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 . 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 试量表( GMFM - 8 8 ) [ 6 ]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 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对两组患儿治疗 前后的肌力进行评价。 0 级: 肌肉无收缩; 1 级: 肌肉有 轻微收缩, 但不能够移动关节, 接近完全瘫痪; 2 级: 肌 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 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 力( 重度瘫痪) ; 3 级: 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 但不 能够对抗阻力( 轻度瘫痪) ; 4 级: 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 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接近正常) ; 5 级: 能抵抗 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 正常) 。根据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评分提高比例及肌力提升比例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1 4% , 肌力提升 2 级以上; 有 效: 6%<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1 4% , 肌力提升 1 级到 2 级; 无效: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6% , 肌力提升 1 级及 以下。 3 .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1 9 .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 ) 表示, 组内比 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 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P <0 . 0 5 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3 . 3 结果 ( 1 )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 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 . 0 5 ) , 治疗后治疗 组患儿的 粗大运 动 功 能 评 分 高 于 对 照 组 患 儿 (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 1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x ±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 0 1 0 3 . 0 2±4 3 . 8 6 1 5 7 . 4 3±3 7 . 6 8 △▲ 对照组 2 0 1 0 7 . 3 5±5 2 . 7 3 1 3 2 . 9 8±2 3 . 0 7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 <0 . 0 5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 <0 . 0 5 ( 2 ) 肌力比较 治疗组患儿肌力提升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患儿( P <0 . 0 5 ) 。见表 2 。 表 2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后肌力比较[ 例( % )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2 0 1 3 ( 6 5 ) 6 ( 3 0 ) 1 ( 5 ) 1 9 ( 9 5 ) △ 对照组 2 0 9 ( 4 5 ) 8 ( 4 0 ) 3 ( 1 5 ) 1 7 ( 8 5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0 . 0 5 ( 3 )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见表 3 。 表 3 两组脑瘫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 )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2 0 1 2 ( 6 0 ) 7 ( 2 3 ) 1 ( 5 ) 1 9 ( 9 5 ) △ 对照组 2 0 7 ( 3 5 ) 1 1 ( 5 5 ) 2 ( 1 0 ) 1 8 ( 9 0 ) 4 讨论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在临床上属于较严重且较为特 殊的疾病类型, 因为此类型脑瘫的症状不仅体现在运动 系统上, 也涉及神经系统, 其病机以脑部运动神经功能 障碍为主。研究显示, 该类疾病患儿的神经髓鞘脱损, 神经元修复功能大幅度降低且数量远低于正常儿童 [ 7 ] , 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 适当的康复训练可提升肌力及恢复运功功 能, 进一步促进运动神经元的修复 [ 8 ] 。 督脉捏脊疗法是中医推拿治疗中的特定疗法, 最早 在《 肘后备急方》 中已有记载, 适用于多种儿科疾病, 具 有确切疗效且易被接受。该疗法施术部位在背部正中, 此为人体督脉所经路线, 督脉统帅六阳经, 主一身之阳 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云: “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 则养筋。 ” 《 管子·形势解》 云: “ 阳气始上, 故万物生。 ” 由 此可知, 在督脉施术可刺激周身阳气运行, 促进生长发 育, 温煦四肢百骸。又因督脉与任脉相互衔接, 两者循 环不休, 维护阴阳平衡, 针对督脉进行调理, 可有效刺 激任脉阴血运行, 使周身肌肉腠理皆有所养, 从而使 周身气血通达, 诸疾皆去。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 捏 脊疗法可以促进背部马尾神经兴奋传导, 平衡营养物 质吸收, 调整代谢, 对神经损伤性疾病有极好的治疗 效果, 对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修复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督脉捏脊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 提升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肌力, 改善其运动功能, 为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 床推广。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坤 程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