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长期发热的病因复杂,且有时可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某些特殊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疾病发展经过,甚至试验性治疗,综合分析后才能最终明确诊断。小儿发热的热型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广泛应用,也影响热型,因此热型特点在小儿长期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仅具有参考意义。 建议家长在带患儿就诊前应详细记录小儿的体温,一般每4-6小时记录一次体温,最好在早、中午起床前及睡觉时各测一次,并持续记录1周以上。 此外,家长还应观察小儿低热外伴随的其他症状,如食欲改变,有无乏力、盗汗、面部潮红、手足心热、咳嗽、尿频、尿痛、关节疼痛、便秘、神萎等等。要督促低热患儿多注意休息,为其营造安静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低热小儿应多饮水,饮食宜清淡,饮食以营养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食物为主,不吃油腻食品。以下是不同低热类型的调理方案,供家长参考。 1、伤食低热 可用调理脾胃、消称除滞法。常用中药有胡黄连、山楂、槟榔、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白术、山药等。 2、暑热症 可用清热养阴消暑法,常用中药有水牛角、芦根、藿香、玄参、地骨皮等。 3、病后低热 可用调气补虚、养阴退热法,常用中药有太子参、白术、黄芪、葛根、黄芩、知母等。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是长期发热,尤其高热又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如高热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导致中枢抑制而昏迷。发热还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负氮平衡、自身蛋白分解增加,使患儿消瘦、虚弱,故应及时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给予降温对症治疗。 |